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打造鲜活生动的“红色课堂”

  一张宣纸,匠心传承,誉满中外。一脉相承,红色热土,凝聚力量。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徽宣城传承红色基因,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参观线路,根植红色文化,开启党史学习“活课堂”;弘扬红色精神,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焕发出澎湃的时代魅力与红色活力。
  红色岁月身边回响
  北望长江,南依青戈江,西靠黄山,安徽宣城市泾县云岭镇山水如画。革命老区,英雄儿女,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上,云岭曾写下光辉的一页。
  6月24日,记者来到了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值中午时分,但冒着炎热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进入陈列馆大门,目光坚定、保持冲锋姿势的新四军战士雕塑映入眼帘,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风烟滚滚、荡气回肠的抗战年代;伫立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英烈谱前,让人不由想起革命先烈殚精竭虑、披荆斩棘的奋斗史;聆听着先烈英勇光荣的事迹,沿着党史学习的红色路线一路前行,记者正好赶上了一堂微党课。
  “袁国平,这位不足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别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现场参观者无不动容。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入驻云岭,组织发动多场抗日战斗,新四军成为活跃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1941年,这片土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突围途中,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身负重伤。“当他被卫士连副连长李甫及战士们发现时,浑身血肉模糊,不能行走。”为不拖累部队行动,“在大家泣不成声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袁国平已悄悄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红色课堂鲜活呈现
  “他(袁国平)曾多次在会议上说过:如果我有一百发子弹,绝对是九十九发射向敌人,留下一发给自己。为什么?我绝不当俘虏!”纪念馆副馆长甘桐文介绍,新四军队伍中有很多优秀的政工干部,其中就包括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纪念馆是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谋划,将这些优质的课程打造成微党课,让更多的党员干部了解这些品质优秀的政工干部。”
  据了解,新四军政治部旧址《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军部大会堂旧址《皖南的怀念》、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三年半的坚守、一辈子的坚持》三堂教学微党课,充分发挥了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助力党员干部深植红色历史。
  同时,纪念馆深挖革命旧址文化内涵,结合党建精品线路、党建精品展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看、讲、做”实境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实起来。据介绍,目前已推出了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政治部-军部大会堂-军部修械所-军部司令部党史学习专题线路。此外,馆内还开设了《云岭烽火——党领导的新四军》《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强军战歌——新四军军歌》三个专题陈列展。“我们还开发了新四军系列文创产品,讲好党的故事、新四军的故事。”甘桐文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近20万人次。
  泾县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打造特色亮点,把新四军精神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读书班学习重要内容,打造新四军特色教学的“泾县课堂”;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建立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事迹陈列馆等实践教学点;全线整治提升桃花潭路、水西大道、“鼓楼铺—云岭”等新四军主题精品路线;加快推进新四军精神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目前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确定为2021年度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
  党史教育润物无声
  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是从中汲取智慧,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抓实干。在宣城市旌德县新桥小学的耕读文化党史园,用好用活身边红色资源,以孩子们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方法和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里的“耕读文化党史园”和沁心园成为学校劳动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基地,润物无声。
  背靠苍翠的玉屏山,面向蜿蜒的
  徽水河,新桥小学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沿着校内的新桥路,经过耕读路,前方到达的就是幸福路。在道路一侧的耕读小舍,展陈着传统农具,孩子们欢声笑语配合着转石磨,让黄豆变成了白色的浆汁。另一侧的耕读乐园,种植了辣椒、茄子、豆角等农作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松土、除草,还忙着摘下成熟的茄子和南瓜。
  校长姚元强介绍,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由全校师生一起开垦、翻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设置了各年级体验区和党员红旗岗。在师生们的精心照料下,现在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周五的劳动实践课,每天中午的课后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去照料植物,并带上记录本记录生长过程,分享收获的快乐。穿过宽敞的操场,便是学校的沁心园。师生在凌云亭中阅读红色经典,在思源井旁重温革命历史,从党史宣传牌“亲历”奋进历程,这里也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红园。
  而在宣城市经开区,企业的急难愁盼,就是管委会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上半年,管委会帮企业解决了两大难题,现在我们的产量上去了,也成功占领了市场,打响了本地品牌。”某车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彭智林告诉记者,在上半年突然激增的单量面前,企业还曾担心因停车场受限影响产值。了解到该企业的难处,经开区管委会主动对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其纳入“万千百十”行动助企解困代表企业,协调约8000平米的停车场紧急投入使用,还积极帮助该企业寻求产业链配套企业,促成合作打通产业链、促进内循环,解决了产能限制造成的订单积压问题。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