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岁的小伙刘雨来自蚌埠,如今在合肥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平时喜欢读书,还喜欢淘旧书以及逛旧书摊,提起5月下旬的一次淘书经历,内心一直很不平静。“当时看到这两只文件袋不小,表面都已泛黄,而且有些破旧。”6月29日,刘雨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回忆,两只文件袋内各有一份几十页的手稿,在手稿的封面上有“皖南从军日记”和“皖南游击生活日记”的字样,还有战友通讯录、旧报纸以及一些资料等。按照文件袋上以及袋中的相关信息,经过一个月的碾转联系,刘雨先后联系到两位日记手稿主人叶繁和钟敬又的亲属,令他欣喜是,两位已年过九旬的革命前辈叶繁和钟敬又都还健在。
旧书摊上淘到两只泛黄文件袋
刘雨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说,事情发生在5月下旬,他平时爱书也喜欢读书,当时是在合肥市宣城路附近一带逛,看到有一位老人在卖旧书,“之前在这里买过两次书,旧书摊上的旧书不少,我还特意翻了翻。”刘雨说,在翻找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两本包装不算好的文件袋,文件袋挺鼓的,外表已经泛黄,而且角边有破损。可是当刘雨打开文件夹后,却被里面的东西惊讶到了,“主要内容是‘皖南从军日记’和‘皖南游击生活日记’,两个袋子内都有,有几十页之多。”
刘雨告诉记者,当时他买下了一本《道德经》和这两只旧文件袋,一共花了50元钱。回去之后,刘雨仔细阅读了日记的相关内容,两份日记手稿记录的都是1948年和1949年发生的事情,一份是1989年誊写的,另一份是1993誊写的。“不难判断,这样的文字应该是革命老兵的回忆,还是比较珍贵的,如果能找到它们的主人,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刘雨如此说。
刘雨将这两只文件袋保存好,并开始尝试联系这两份手稿的主人。
手稿记录打游击和文工团岁月
“根据手稿内的相关信息,两份日记手稿的主人,一位叫叶繁,一位叫钟敬又。”6月29日下午,刘雨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反复看了几次手稿,里面主要记录了当时手稿主人和战友们打游击以及在文工团的岁月,文字读起来真实感人,令人联想到在战火岁月中,革命前辈们的不易。
记者在钟敬又誊写的“皖南游击生活日记”中看到这样的记录,1949年3月初,我们六人由交通员大老金同志引领,自杭州跋涉来皖南。从皖浙交界处顺溪冒雨翻过昱岭关后,即进入国民党军控制的封锁线。连日闯过三阳坑的自卫队、霞坑的碉堡和大阜检查站的严密盘查,至南源口,在夜幕中渡过新安江到薛坑口。得当地同志引领入山,至小洲。数日后,程自立部长带了两班战士来小洲接我们。随后带领我们昼歇夜行,冒雨在崎岖山岭中、敌人碉堡间,辗转追踪支队司令部的去处……”
在日记手稿中,危险的场景多次出现,钟敬又在日记中写道“于行军间隙写下的日记,在山区那段毕生难忘的战斗生活……”刘雨对记者说,文件袋中除了这些珍贵的日记手稿,还有战友通讯录、旧报纸及一些打印的资料等。
与日记主人视频聊天10分钟
文件袋上显示的收件人是申非伊,收件地址是安徽省文化厅文学艺术研究所。刘雨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通过一番寻找,他联系到了这位申非伊老人。原来申非伊的爱人当年在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叶繁和钟敬又誊写了《皖南从军日记》及《皖南游击生活日记》寄过来,后来申非伊的家庭发生许多变故,手稿日记到底如何遗落出来,也就无从得知。
刘雨说,根据文件袋内的寄件人地址,他多方联系,包括请上海那边的客户帮忙,在今年6月初,终于找到了其中一份日记手稿的主人——今年已99岁高龄的叶繁。“当地的社居委也帮了忙,最初是叶繁老人的儿子与我取得了联系。”刘雨说,在获知他有叶繁老人的从军日记及一些资料时,叶繁老人的亲属很激动,虽然家中有一些备份,但他们仍然希望刘雨把相关的物品寄回去,“和叶繁老人的儿子及外孙都联系上了,他们很看重老人誊写的这份日记手稿,包括一些资料等。”
让刘雨更难忘的是,6月26日下午,他和叶繁老人进行了视频聊天,他向记者回忆,“老人的记忆力很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战友,还讲述了当年的事情。”虽然通话只有10分钟,但刘雨说,能和这样一位革命前辈通话,是让他很骄傲的事情。刘雨称,他已经把叶繁老人的“皖南从军日记”手稿及相关物品都寄了过去,而且叶繁老人的亲属还给他发来不少老人所获奖章的照片。
联系上另一份日记主人的亲属
“另一份日记手稿的主人钟敬又老人,找起来花了不少力气,打了好多电话,开始一直没能联系上。”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联系不上。后来刘雨碾转获得钟敬又老人可能的住址,但电话一直联系不上,他便尝试用点外卖的方式,让外卖小哥到现场看能否问到一些情况或熟人,经过了解,老人已经搬走了。
6月27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碾转联系,包括叶繁老人提供的相关信息,刘雨终于联系到钟敬又老人的一位亲属,对方表示,老人已经90多岁了,现在还健在,“已经联系上了,不过钟敬又老人的日记手稿及其他物品还没寄过去,会尽快寄过去。”虽然找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刘雨表示,在找人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看到两位革命前辈手写的真实日记,心里很有感触。”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吕欢欢魏鑫鑫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