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陈康琪: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百姓见到大老康,人人喜洋洋;伪军遇到大老康,胆抖心发慌。”日前,记者来到定远县藕塘烈士纪念馆采访,解说员在介绍抗日烈士陈康琪的英勇事迹时,随口就念出这样一首顺口溜。抗日战争时期,这一顺口溜在凤(凤阳)定(定远)嘉(嘉山,今明光市)一带中不胫而走,如今仍广为流传。
  足智多谋,龙潭虎穴游走自如
  据史料记载,陈康琪又名陈前,1919年出生在定远县藕塘镇一个贫农家庭。他小时候读了两年私塾,后因父故家贫而辍学,当起了徒工。1939年4月,新四军四支队八团来到藕塘,发动群众抗日救国。20岁的陈康琪率先参加青年抗日协会,同年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春,陈康琪到池河乡担任副乡长。在工作中,陈康琪模范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紧紧依靠进步力量,积极争取中间力量,打击敌伪汉奸和顽固势力。当时,日寇为切断新四军在津浦路东西两侧的联系,在津浦铁路南段从明光到滁县沿线建立碉堡群,并指派伪军驻守,当时有“五里一小堡,十里一大堡”之说。足智多谋的陈康琪经过调查,对驻守伪军采取争取和打击并施的策略,很快就在龙潭虎穴中开辟了几处安全过路点。
  一次,新四军二师罗炳辉副师长由路西返回路东,组织上指示陈康琪负责其过路安全。经过周密安排,罗炳辉一行顺利到达安全地点,还当面夸赞了陈康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上海一批文艺界人士转移到根据地来,其中到路西的许多人都是陈康琪亲自接送的。
  三进明光,严惩叛徒威震敌胆
  1943年冬,陈康琪带侦察员毕士荣化装成商人前往明光火车站,不料遭到一个特务的跟踪。陈康琪发现情况后机智应对,见一旁的大戏院正在售票,便买票进入戏院。此时,跟踪的特务带领巡街的伪军堵住了戏院大门,高喊:“活捉新四军的便衣侦探。”观众顿时大乱,陈康琪乘机向屋顶鸣枪。一时间,数百名观众冲出大门四散奔逃,陈康琪和毕士荣趁乱混入其中安全转移。
  1944年夏,原在根据地教书的一名何姓教员叛逃到明光,严重威胁我方人员的安全,区委决定除掉这个叛徒。陈康琪接到任务后,带领其他队员于夏季和秋季两进明光。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陈康琪灵活应变,在日伪的层层封锁中如入无人之境,最终严惩了叛徒,并毫发无损返回。
  陈康琪三进明光,搅得日伪军惶恐不安,大街小巷、茶楼酒肆流传着“大老康会飞檐走壁”“陈大队长要杀尽明光汉奸”等说法,越传越奇。平时趾高气扬的伪军单人不敢出门,人少不敢夜行。伪军警头目对下属发话:“杀死陈康琪,钞票尽你提;捉住大老康,小兵把官当。”敌人内心的畏惧恐慌可见一斑。
  壮烈牺牲,英勇事迹流传至今
  1944年12月25日,陈康琪带领杨中禄等10名突击队员冒雪夜袭明光日伪警察局。当晚,两名在屋檐下避雪的岗哨还没醒过神来就被堵嘴生擒。随即,陈康琪和杨中禄将他们的警服扒下,让突击队员穿上,在门前警戒。随后,陈康琪带领其他队员冲向内室,搜寻敌人枪支。
  不料,陈康琪等人的行动被一名伪警发现,高呼:“新四军来了!”陈康琪抬枪击毙了伪警,又回手一枪打灭煤油吊灯。枪声惊动了楼上日军和伪警,敌人立即架起机枪,疯狂地向突击队员扫射。陈康琪不幸被楼上射来的子弹击中喉部,壮烈牺牲。
  为了沉痛悼念陈康琪烈士,路西军民3000余人在藕塘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淮南津浦路西专署专员郑抱真亲写挽联对陈康琪的一生予以高度评价:“当年转战边区,卫国卫民,不畏艰危常杀敌;今日惊闻噩耗,可歌可泣,完成遗志在吾人。”
  抗日战争时期,有勇有谋的陈康琪经常深入虎穴出色完成任务,让日伪汉奸闻风丧胆。如今,英年早逝的陈康琪已经牺牲70多年了,但他的英勇事迹仍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谢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