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资源为阵地,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真心办好民生实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池州市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征程中拼搏奋斗。
“红色资源创新用”让学教更鲜活
6月28日上午,池州东至治水精神展馆开馆。上世纪70年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东至全县人民打响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防洪灭螺三大战役,形成了“创、拼、闯、干”的治水精神。东至治水精神展馆通过珍贵的文物实物、详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逼真的复原景观等,全方位展示东至治水精神,是该县党史学习教育创新之举,也为该县党员学习教育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池州市还注重推进红色文物、旧址保护修缮和红色景区景点开发利用,旧址复建石台县“新棚红军总医院”,丰富拓展东至木塔红军纪念馆、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等8处已建成红色基地教育功能,推动皖赣特委旧址、凌霄烈士墓2处革命文保点入列省保单位,确定宾山革命陈列馆等5处革命文物为市保单位,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3条,其中1条线路入选党史学习教育安徽30条红色资源精品线路。通过红色资源“创新用”做法,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鲜活度和感染力。
如何让青少年群体更好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池州市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定时播放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等音频资料1万余场次,遴选党员教师、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组建21人的市级青少年党史宣讲团,组织中小学生诵读红色经典、讲述党史故事,举办主题征文、经典诵读比赛等各类赛事110余场,组织中小学师生赴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开展公祭烈士15万人次,引导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我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更满意
“以前到医院看病办事,停车总让人愁。现在院内改造增加了很多非机动车位,同时还在周边的原市政府大院调剂了部分机动车位给我们临时用,这事儿办得真不错。”6月28日下午,谈起池州市人民医院周边的停车难问题,池州市民徐女士说。
徐女士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池州市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池州市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针对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池州市委书记方正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短期内提出系列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扩大增量,安排6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设施节假日、高峰期对社会开放;采取措施解决关键节点交通拥堵问题,选取池州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十中学、翠柏路农贸市场等典型区域为试点,分类施策解决停车难问题……
解决城市“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只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池州市以党员干部领衔办理为重点,聚焦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8大重点领域,列出2200余件民生事项,分类制定办理清单,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此外,该市还将此项活动与推进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等有机结合,形成各级领导带头示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注重高质量发展”让成效更明显
“我们在深圳、合肥等地都设有子公司,之所以把池州作为总部,是因为池州的政策好、服务好。代建厂房、税收优惠、建人才公寓、给人才补贴……政府非常重视半导体产业,真金白银支持。”夏至时节,池州经开区华宇电子科技公司无尘厂房内一派忙碌景象。公司总经理彭勇忍不住向记者夸起了当地的营商环境。在政府的推动下,该公司与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设立了订单班,与池州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池州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坚持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最宽松的环境,为园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今年一季度,池州市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0.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3亿元。开发区发展动力活力的持续增强,撑起了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一季度,池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0.9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6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