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一路浩荡东流,流经江淮大地,在池州和九华山相拥。2010年的早春,江南产业集中区在这里应运而生,十年时间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从有到优”,它肩负着“先行先试”的使命,昂首走上了筚路蓝缕的开拓之路。走进集中区,一排排新建的厂房拔地而起,向上、向上;在车间里,生产线马力全开,展示着企业的勃勃生机,迸发出竞相发展的强劲动力。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一轮的区域发展竞争中,集中区率先奏响皖江开发最高亢激越的乐章。
产业集聚,打牢发展“硬底子”
2010年早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安徽历史上第一个列入国家层面的战略性规划,安徽的崛起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支点”。
2020年4月,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更名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并正式揭牌。揭牌一年来,集中区聚焦“新兴”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走出了一条依靠标房招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路子,以一个个项目的有效落地、加快实施、顺利建设、投产达效,推动产业集聚。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板块。
今年6月24日,记者走进园区,来到一家专业从事端子连续电镀及铝、镁合金阳极氧化的高端电子企业,其生产工艺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重要流程。在电镀车间内,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放料、电镀工作。
“就是你想镀到哪里,就可以选择镀到哪里,在技术水平、节约成本方面,我们可以控制得很好。”该公司管理部经理介绍,该公司的落户也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集聚,“接下来,我们集团生产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电子陶瓷基板的项目,占地300亩,一期明年下半年建成投产。”这对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布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2020年,集中区多项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40.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38.5%,9项指标“领跑池州全市、增速第一”。
内外兼修,打造招商“新名片”
为什么选择池州建设产业园?“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响亮的招牌,工业投资者的最爱。”池州辰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公道给出这样的答案。除了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好项目落户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还与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作为省市共建单位,江南产业集中区近年来主攻“双招双引”经济“第一战场”,以高质量产业项目的落户、建设、投产推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持续向好。
2020年11月,来自东莞的总投资5亿元,年产2.5亿片高端手机钢化膜产品(包括电子元器件、光学玻璃、未进行光学加工的光学玻璃元件、光学元件毛坯、其他电子器件和电子元件的生产、加工制造及销售)的池州辰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江南产业集中区,目前公司正快马加鞭进驻相关生产设备。“今年有4亿订单量,二期将于9月份投产,达产后年产值10亿元。”李公道介绍。据了解,该公司是知名手机品牌VIVO、OPPO的一级供应商,三期全部投产营业额在12亿左右。
“项目是园区生命”。目前,集中区项目中,既有体量较大、支撑当前的重投资项目,也有质量较高、支撑发展的行业龙头和高科技项目。并且集中区在建单独供地项目52个、用地4500亩,其中29个正在主体施工、23个正在土地平整,预计年内可竣工投产15个。其中重点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争取5年内3大产业产能分别达300亿、200亿、100
务实高效,喜看企业“江南”飞
除全员招商外,集中区还聚力形成安商扶商氛围。由党工委班子牵头,成立各专项工作组,推动了合作共建园厂房回购、僵尸项目盘活、回迁安置等问题有效解决,使集中区未来高质量发展轻装上阵。
在营商服务上,集中区推行“全程网办”“全程代办”“预约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放窗口、简化流程,实行项目洽谈、预审、核准备案、供地、建设、竣工、政策兑现全链条跟踪服务,切实让企业感受到了集中区务实、高效的投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能安心创业在集中区、扎根在集中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集中区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集中区将聚焦“新兴”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把项目落户关口,深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双招双引”,谋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培育电子信息为园区首位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基本贯通的产业生态圈。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这个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新特区”,正沐浴着政策的光辉,冉冉升起于沿江城市带,努力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吕欢欢/文余康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