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寻根之旅
  研读费孝通先生著述的《乡土中国》,不禁让我想去走走老家的路,感受祖辈们生活过的那片土地。寒假作业《家族历史记忆》使这份乡土之情更加浓稠。于是,顺着父辈口述中的家族历史,我一步一步整理出百年来祖辈的历史足迹,见微知著,进而感受到了现代工业中国乡土生活的变迁。
  我的祖辈原本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待考,一说大槐树并非祖籍,只是大移民中的一个集散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喜鹊窝。”这句民谚在族人中口耳相传,体现了他们六百年来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元末明初,江淮一带战乱频仍,人口锐减,洪武年间,为使人口均衡,进而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朱元璋组织明初大移民。我的祖辈就在大移民的浪潮中举家迁往安徽省泗县高尤村,之后便一直定居于此。
  泗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泗洪,西接灵璧,南连五河、固镇,北临睢宁、宿迁。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即始建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隋炀帝下扬州的汴河穿古泗州城而过。因毗邻西楚霸王都城彭城(今徐州),楚汉之争的历史遗迹比比皆是。附近有楚汉之争最后一役“垓下之战”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刘邦点将台、枯河头、虞姬墓等。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败于刘邦后,南退至和县乌江边自刎,“四面楚歌”的典故也发生在垓下之战中。“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古战场遗迹上空大概还回荡着楚歌凄切的千年回响,方寸土地上还掩埋着数万江东子弟不朽的英魂吧。不知他们是否已魂归故里,真切听到了他们为之付出性命的楚歌了。
  由于黄河改道夺淮等原因,历史上泗县地区内涝频繁,湖泊众多。《泗虹合志》有记载:“夫一洲境而湖之散布弥漫如此,伏秋水涨,其何以堪?”当地曾有民谣:“土皮薄,砂礓窝,庄稼没有野草多,三日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似湖泊。”以至于当地人把下田耕作叫做“下湖”。泗县不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圣地,也没有钟灵毓秀、天造地设的山水,只有数百年来的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耕种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环往复,世代轮回,共同谱写了中国乡土上一曲平凡而伟大的耕读诗篇。
  自高祖父那一辈起,我们家族男丁不甚兴旺,每一辈只有寥寥一两个男孩,在男婚女嫁的旧风俗下,我们家族规模一直不算大。但这样的小家族,秉持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儒家思想的教诲,在近代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中生活得相对体面而不失尊严,这和严明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我们家族虽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家风却十分鲜明,尊师重教、克己复礼、踏实勤勉,自强自立,是代代人恪守的家族精神。从高祖父起,我的祖辈们无不倾尽所有,只为供孩子读书,可谓“贫莫断书香”,在当地算是读书明理的耕读之家。克己复礼,踏实勤勉,自强自立,也让家族在百年兴衰中过着虽跌宕,却也知足的耕读生活。
  随着现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近郊拆迁潮迭起,也翻天覆地地改变了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命运。2012年农村城镇化改造起,许多百年老宅相继被拆。2015年,家里老宅被拆迁;2020年,新宅成为了高尤村最后一处被拆迁的房子,“高尤村”从此烟消云散。铲车下每一片破碎的砖瓦,都曾见证了这不可思议的百年兴替,历史变迁的狂风暴雨,带来了物质的安稳,却带走了精神的慰藉——那承载着几代人记忆,几代人乡愁的老宅。“生命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轰轰烈烈的巨响,而是一阵悲鸣和呜咽。”延续千年的古村落终究逃不过被时代浪潮吞噬的命运。平凡世界中的人虽籍籍无名,其命运的浮沉也能从一个点反映宏阔的时代背景,平凡的乡村就在这时代的轰鸣中失去了原有的淡静。
  30多年来,工业的中国蓬勃发展,让中华民族重新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乡土中国则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凋敝。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又一次人口大流动,许多从乡土中走出的青年才俊相继定居大城市,一些时代的弄潮儿也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到未知的远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离开的,是祖辈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一直厮守到老,纵使天灾人祸也未曾离弃的、浸润着他们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的那一片乡土。“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抔土;乡愁是一片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现在,泗县的游子们已经在四海八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乡土记忆却越来越淡。但乡愁是那不经意间便猝然流露的一口乡音,其实很浓,只是深埋在心底,不曾触碰。
  当上一代人缓缓凋零,这一代人慢慢老去,故乡在人们的记忆里逐渐褪色,人们只能隔着书本去搜寻记忆中家乡的只言片语、断井颓垣的时候,乡土中国的晚钟就已经敲响了。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华国乡里人。惟愿这年年相似的月华能带着我们的思绪随风飘回百年之前,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雨丝风片、绿水青山,从茫茫的故纸堆中撷取出最真实的乡土记忆。
  走完故土家园,追寻了祖辈足迹,我发现这次寻根之旅是一次神奇之旅。祖辈的故事久久在我脑海萦绕。循着祖辈生活的跌宕,我仿佛探寻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自己的来源之地,仿佛成了有源之水,清澈而灵动,成了有根之树,充满蓬勃生机。
  我的家族没有什么光辉历史,平平淡淡,但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都在尽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每一代都走出了不一样的路,每一代都为这个家族扎下了深深的根。“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干壮。都说我们这些“城二代”是无根无忆的一代,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寻根,寻找家族精神,延续家族传统,传承文化基因,摆脱无根无忆的飘零,让自己扎根于家族和祖先的沃土,成长得越来越壮硕。上海市闵行区高一学生高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