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去“抽卡”,家长该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韩骁表示,小学生属于上述规定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自行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小额消费行为,但对大额的超出小学生消费能力的消费行为,如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则该消费行为无效。
韩骁称,目前对于小额消费的数额大小判定没有统一标准,需参照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等因素,同时参考地区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判断。如消费金额明显超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消费能力,与其年龄、智力水平不符,则家长作为监护人有权拒绝追认,要求商家进行退款。不过韩骁提醒,如果部分小学生瞒着父母使用家长的支付宝、微信等在线购买卡包,家长如要维权,需举证证明该行为并非家长本人行为,家长对此并不知情。
韩骁认为,如出现类似纠纷,家长首先可与商家协商退款,协商不成的,家长可向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进行投诉维权。同时,家长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商家退款。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