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王张应
萌娃识小狗,是在她周岁时。那个被我们叫做媛宝的萌娃,最早是从绘本彩图上见到极有亲和力的小狗。奶奶学给她听,小狗“汪汪”叫。媛宝记住了小狗的模样,也记住了小狗的叫声。
从那以后,我们带媛宝去楼下玩,遇见小狗,就提醒媛宝注意。狗主人多是视狗如娃吧,到了时候就带狗下楼玩。带狗出去玩叫“遛狗”,竟也有人把带娃外出玩耍叫“遛娃”。遛狗和遛娃,差不多遛在相同时段,遛在娃和狗都喜欢到的场合。娃和狗,总是不期而遇。
在小区楼栋间的小小游乐场上,每到傍晚时分,总有小孩在那儿玩耍。稍大一些的孩子,他们多是自己去的,鲜有大人陪同;也有小一点的孩子,甚至是怀抱中的幼儿。像我们家媛宝这样的,大人一直在场。晚饭前后的游乐场真是热闹,有孩子们的欢叫,有大人们的吆喝。在欢乐的人群里,常有一两只小狗穿来穿去。那家伙也是人来疯,在那种人多的场合,它们比孩子们玩得还畅快。
媛宝爱去人欢狗叫的游乐场。半年时间她已彻底完成身份转变,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周岁前后,媛宝初去游乐场,对那里的一切都觉陌生。陌生的场所,陌生的人群,陌生的活动,无不让媛宝新奇不已。某次旁观,媛宝惊喜地发现一只在人群里跑来跑去的小狗。媛宝的目光被小狗牵着跑,小狗跑到哪儿,媛宝的目光跟到哪儿。媛宝在奶奶的怀抱里乐不可支地挥舞双手晃动身子,可能她还说不出“小狗”二字,却发出小狗叫声,“汪汪、汪汪”。奶奶把媛宝放到地上,想牵着她走近小狗。但媛宝连连后退,往奶奶身边靠。她对小狗好像又喜欢又害怕。
在游乐场旁观一阵子后,媛宝跃跃欲试,希望参与其中。媛宝喜欢在人群里穿行,当然奶奶也跟随其后。媛宝见小哥哥小姐姐们玩滑梯,她也想玩,几次在奶奶的扶持下登上滑梯台阶。到滑梯入口处,却被奶奶果断撤回,抱下来放在地上。奶奶知道,媛宝还小,还不到玩滑梯的时候。此时的媛宝在人群里发现小狗,不仅不退让,反追着小狗跑。显然,媛宝喜欢小狗,不再害怕小狗。许是在媛宝眼里,在人群里疯疯癫癫的小狗,跟在游乐场上欢叫的小伙伴们一样。大家彼此彼此,都是同类,没什么不同。
我这一猜想,在某个傍晚从媛宝口中得到“证实”。一岁半的媛宝,能同我们进行简单对话。我们说什么她是懂的,只是她还不能使用语言自如表达。在公园里散步,见媛宝走了不少路,我问她:“宝宝累吧,爷爷抱你?”媛宝停步,向我举起双手,待我蹲下去她便扑向我的怀抱。媛宝举手同时,还有一个简单的语言回应,从她喉咙里清楚明白地传出一个音节:嗯。媛宝用得准确。轻轻一“嗯”,表示同意;不同意呢,媛宝也用“嗯”,但声调不同,由低到高,斜着上去。怕人听不明白,媛宝在斜着“嗯”的同时,还会使劲摇头。
那天傍晚,我们从公园里散步回来,看媛宝好像累了,我就抱着她回家。走在小区内的通道上,我的眼睛当然朝前看,媛宝的眼睛却可以朝着任意方向看。走过一个路口,媛宝突然转过脸去,眼睛朝我背后方向看去,嘴里发出清晰的“汪汪”声。我应声回头,朝路面上由近及远瞅过去。在我身后五六十米处,果有一只在路边寻寻觅觅的小狗,遛狗的是一中年男人。不得不佩服媛宝好眼力。那狗很小,如同小猫。在苍茫的暮色里,不特别用心难以发现它的存在。
媛宝乐见那小狗,我停下来,等小狗走近。它很快从我身后走到我面前,媛宝的目光也从后面转移到前面。我行走的速度紧跟那只小狗的速度,行走的路线也跟了那只小狗一阵子,直到不能跟为止。等小狗走远,看不见它的影子了,我悄悄跟媛宝耳语。我问她:“宝宝喜欢小狗吗?”媛宝回答:“嗯。”我又问:“小狗是宝宝的好朋友吗?”媛宝回答:“嗯。”我窃笑,至此已跟媛宝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推理。接着我说出事先设定的结论:“那宝宝也是一只小狗哈。”媛宝毫无犹疑,爽快回答:“嗯。”
我不禁莞尔。心里直叫,童心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