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邓祖洋:防汛一线又见“迷彩书记”

  7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党委书记邓祖洋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身份参加了此次大会。7月2日,这位扎根在基层30多年的书记,从北京回到寿县后,得知寿县一直在下雨,镇里低洼处的一万多亩农作物随时都可能会被淹掉,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防汛工作中。一线防汛战场上,又见他身穿迷彩服的身影。
  一年365天,邓祖洋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村组,或是在普通党员和群众家中,他的办公室就是基层一线和田间地头,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一线书记”“迷彩书记”“贴心书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邓祖洋第一个回到工作岗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投身疫情防控。他担任正阳关镇防控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抽调镇干部和医务人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防控应急指挥部,在全镇范围内成立36个党员巡查小分队,整合辖区内在职党员成立1个临时党支部,动员30余名无职党员和团员成立志愿者队伍,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他坚持每晚10点钟准时下发督查交办单,然后赶到每个卡点、每个场所督促检查到位,确保了全镇疫情防控“零风险”。
  2020年夏,地处淮、颍、淠三水交汇的正阳关镇面临着数十年一遇的洪水冲击。邓祖洋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全面负责正南淮堤防汛工作,兼顾肖严湖堤防汛任务。组织动员300多名党员、2000多名民工奔赴一线巡守,自己连续50多天坚守防汛一线,踏遍正阳关镇每一处堤坝。
  2020年7月18日晚,谭套村堤坝出现管涌险情,情况十分危险,邓祖洋闻讯,顾不得肾结石引发的疼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防汛民兵一同处置险情。穿着迷彩服、脚踏黄球鞋,拿着小喇叭,成为正阳关镇防汛指挥部总指挥邓祖洋的标准行头。“那个穿迷彩服的书记又来了”,成了防汛期间正阳关镇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每天都要在防汛一线上做群众工作,话说多了,嗓子就哑了,只能吃润喉片减轻症状,用小喇叭扩音,大伙才能听到我说话。”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夏天的防汛工作中,邓祖洋每天出门都要带降压片、润喉片和小喇叭。去年7月的第一场大雨时,渡桥电站附近的堤坝在凌晨0时许出现漏水险情,邓祖洋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带头,150多位村民参与一起,大家打着手电筒进行堵漏,一直忙到上午8点多,才把漏水彻底堵住,确保了堤坝安全。
  邓祖洋回忆,在2020年的夏天防汛中,大的险情共发生6次,抢险基本上都是在晚上,防汛如同打仗,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稍微有点空隙时间,都要抓紧时间休息,好保持着体力随时应对下一个险情,去年夏天在防汛一线47天,没有回过一次家。
  记者了解到,正阳关镇正南洼地有10个村、上万亩粮田,种植的大多是水稻和大豆,汛期如果不及时排涝,很容易发生内涝,让村民没有收成。7月2日,寿县又遇到连续暴雨,从北京回到寿县的邓祖洋担心这些农作物被水淹掉,又换上迷彩服,每天工作在防汛一线,为排内涝忙碌着。“今年开足了6台排涝机,此轮降雨量虽然大,但把村民的农作物都给保住了。”邓祖洋说着,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