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入伏首日全省高温预警频发
未来一周,淮河以南多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或超38℃

  昨天入伏,开始了40天的三伏“超长待机”模式。入伏首日,我省发布了40条高温预警;在经历约一个月的梅雨期后,安徽省气象台于昨日官宣出梅。
  入伏:酷热模式开启
  7月11日入伏。昨天,江淮大地“火力全开”。安徽省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当天我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5℃以上,局部地区超过37℃。截至昨天15时,我省一共发布了40条高温预警,其中宣城市和广德县发布的是高温橙色预警,其余均为黄色预警。
  气象专家介绍,今年的三伏又是“超长待机”,一共40天。未来副热带高压保持强势,大陆高压也不弱,两大天气系统主导下,导致高温天气盛行。而且中东部地区湿度大,体感温度更高。不仅白天热,夜间气温也高。7月11日至20日头伏期间,浙江、江西、湖南东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福建、广东等地都将会持续闷热,最高气温基本在35℃以上,夜间最低气温也大多在26℃以上,真正进入到了“上蒸下煮”的连续桑拿天模式。
  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周我省淮河以南多高温天气,高温日数5~6天;淮北地区多雷阵雨天气,高温日数略少,为3~5天。高温日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部超过38℃。气象专家提醒,未来几天最高气温较高,再加上这段时间空气湿度大,最低气温也不低,防暑降温尤其不可掉以轻心。
  出梅:雨量南多北少
  据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的消息,今年我省6月10日入梅,7月11日出梅,入梅偏早,出梅接近常年,梅雨期偏长,梅雨强度接近常年。沿江江南梅雨量402毫米,偏多近2成;江淮之间梅雨量236毫米,接近常年。
  梅雨期(6月10日~7月1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3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3成。雨量分布不均,大体为南多北少。淮北北部、沿淮及江淮东部60~250毫米,淮北中部、沿淮西部、大别山区及合肥以南大部超过250毫米,其中大别山区北部、沿江中部及江南大部超过400毫米,最大休宁县阳台站878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中部、沿淮西部、江淮西北部及中部、沿江江南中部偏多5成以上。
  今年梅雨期我省共出现4次降水过程,分别为6月10日、12~20日、25~28日及6月30日~7月10日。梅雨期特点为雨带南北摆动,局地降水强度大。从日雨量看,累计有887站次大暴雨,1站次特大暴雨,最大为来安县白鹭岛271.3毫米(7月6日)。从小时雨量看,全省累计有311个站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38个超过70毫米、个超过90毫米,最大宿州大庙(104.6毫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