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省检察院‘十大举措’可操作性强,感到很暖心、安心,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日前,在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武当面征求对《安徽省检察机关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简称“十大举措”)意见时,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恒信集团董事长赵玉秀说。
7月8日下午,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省检察院新近出台的这一“十大举措”,并通报去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情况。
据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陶芳德介绍,这“十大举措”涵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具体包括“五项制度”和“五项活动”。“五项制度”分别是:开通涉民企法治诉求直通车,建立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制度;建立受理涉民企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案件逐级上报和巡回督办制度;建立涉民企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制度;建立涉民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全覆盖制度;建立涉民企社区矫正对象依法行使经营权保障制度。“五项活动”则包括涉民营经济专项立案监督、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涉民营经济控告申诉案件专项清理和监督、涉民企虚假诉讼深层次违法专项治理以及涉民企案件民事行政执行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监督等。
据了解,今年4月,省委召开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表彰暨推进“十四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从而掀起了我省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此后,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为贯彻落实《意见》及会议精神,推动“检察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省检察院专门制定了上述“十大举措”。为保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该“十大举措”出台前,全省三级检察院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书面听取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受到民营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
省检察院要求,各级检察院要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涉民企案件“一把手”负责制,院领导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亲自督办、承办,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提升涉民企案件办理质效。同时“十大举措”所涉各责任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形成保护民营经济强大工作合力。要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努力做到“双赢多赢共赢”。
发布会还透露,去年以来至今年6月,全省检察机关共逮捕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犯罪嫌疑人273人,起诉1110人。对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涉罪案件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共对涉非公经济案件不捕498人,不诉1121人。依法监督纠正该立不立、不该立乱立、违规插手经济纠纷等问题,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3件,撤案58件,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9件。强化羁押必要性审查,共有86名被羁押的涉民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全省共清理出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383件,目前清理完毕的比率达92.95%。此外,在开展的涉民营经济虚假诉讼专项监督中,共挂牌督办29件涉民营经济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和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抗诉“打假官司”案件406件,提出检察建议1059件。对涉民营经济申请执行监督案件,则及时审查、及时处理,共提出检察建议86件,采纳42件。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