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隐秘而伟大幽微而情长——读张万金长篇小说《徽州儿女》
  □合肥刘冬梅
  《徽州儿女》(安徽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系我省作家张万金新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徽州三部曲”系列小说《徽州大宅》《徽州往事》的续篇。有幸拜读了这部作品,我发现,作为长篇谍战小说,《徽州儿女》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情节一波三折,但没有云里雾里的故弄玄虚,更没有暧昧不明的价值观,通篇正能量强劲,澎湃着昂扬向上的主旋律。
  全篇以徽州为故事的发源地,以武汉、厦门等为重要地带,以徽州这片土地上出生的主人公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用青春和生命,为党的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为主线来铺陈故事。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几位徽州儿女在厦门,对日本特务机关和国民党军统机构进行的险象环生、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流血牺牲。小说从1937年日军对皖南进行狂轰烂炸开篇:战火纷飞中,徽州师范学校的学生男女主人公许文浦、胡子珍和同学们,不得不停止学业,奔赴各地。许文浦,出生于徽州乡下的许村,回乡短暂停留后出走武汉,在军统武汉站得到重用。其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派回到歙县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雄村训练班学习,不久后,又被挑选去军统厦门站。胡子珍,回到家乡徽州胡梁村,发现村庄被日军炮火轰炸得灰飞烟灭,她的亲人以及全村男女老少无一幸存。心怀国难家仇,她在屯溪找到姨妈家的女儿、护士曾佳佳和她的男友谭宁,并动员他们一起去投奔在厦门的表哥蒋军坤。这几位徽州儿女,先后汇聚到厦门,在家国仇、民族恨、男女情等时代风暴和感情纠葛中,演绎了解救“中山号”、破解“鼓浪屿之波”等一幕幕撼动人心、可歌可泣的大时代场景剧。
  细细读来我发现,《徽州儿女》内容题材视角独特,叙事节奏跌宕起伏,主要人物形象丰满,字里行间情感充沛。
  内容题材视角独特。面对中国近现代大历史,作家张万金撷取一隅,进行文学化叙述,生动展现了男主人公许文浦在革命战争不同时期进行的谍战工作,形象地描述了他在隐蔽战线上历经的人性磨难和党性考验。毛泽东主席曾说,隐蔽战线是革命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隐蔽战线就以保护者姿态隐身于正面战场之后。纵观百年以来,安徽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中,作为“红色特工”活跃在隐蔽战线上的知识分子,先后闻名的有前“龙潭三杰”的李克农、胡底,后“龙潭三杰”的熊向晖等人,还有众多的无名英雄。今天,作家张万金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安徽人(以许文浦为代表的徽州儿女)在隐蔽战线、谍战风云中的果敢、机智、胜利乃至牺牲,隐秘而伟大,很有意义。
  叙事节奏跌宕起伏。作者精心布局了日本特务机关、国民党军统特工组织、潜入国民党军统内部的“红色特工”,三方人员、三个阵营,在隐蔽战线的对垒与较量,斗智斗勇,博弈决杀。文本中一个个蒙太奇式的场景画面,一段段情节冲突强烈的故事,类似谍战影视剧的审美体验跃然纸上。
  主要人物形象丰满。以许文浦为代表的“红色特工”的坚强与隐忍、斗志与策略,为国为民的抱负,向上向善的品性,与负责日本侵华特务活动的特高课特务的残暴乖戾,国民党军统的背信弃义,形成了鲜明对比。故事另两位角色,军统武汉站电讯室的译电员小康、在雄村训练班翻译室与许文浦一起赴军统厦门站工作的李博雯,作为国民党军统的重要工作人员,在目睹国民党种种腐败、残忍后,最终作出艰难抉择,在牺牲前主动、诚心站到中国共产党一边。这样的情节设置合情合理,从侧面映衬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的必然性。这些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让作品通篇充满了正义的情怀和向上的力量。
  字里行间情感充沛。乱世人性幽微,然而“徽州儿女”情长。作者将主题情感基调,聚焦在家园情结和家国情怀方面,同时,注重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描摹。作者时不时采用大段的散文诗化的语言来直抒胸臆,以轻柔舒缓的方式,在沉重的历史缝隙中,串入抒情的调子,在大故事架构中注入灵动的色彩,令人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
  犹忆前年,作家张万金的《徽州往事》新书发布会活动,融入歙县欢腾的丰收节庆里,古徽州的金色大地,新安江山水画廊的碧绿清波,历历在目;在这个炽热火红的七月里,人们正以豪迈欣悦的心情,欢庆建党百年,张万金《徽州儿女》的出版,恰逢其时,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