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合肥凭借“2020年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与南通、福州、济南、西安和泉州等市一起迈入“万亿俱乐部”。7月23日,合肥2021年上半年GDP数据出炉,为5203.46亿元,同比增长13.6%。合肥跻身“万亿俱乐部”后交出的首份“期中成绩单”,与班里的其他“同学”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呢?
上半年GDP为5203.46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合肥实现生产总值(GDP)520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127.92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1820.07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3255.47亿元,同比增长11.9%。
增速处于什么水平?
查看其他刚刚迈入“万亿重点班”的“同学”成绩发现,江苏省南通市上半年GDP最高,为5483.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7.5%。究其原因,是南通市上半年工业生产增势良好。统计显示,上半年南通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78.57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4%,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9%。
泉州市上半年GDP为5362.71亿元,名义增速达到14.88%。而同样位于福建省的福州市,上半年GDP为5011.09亿元,名义增速为14.92%。
陕西省西安市的GDP与福州市差不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5099.62亿元,同比增长7.8%。业内人士表示,西安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更多依赖第三产业,是影响增速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万亿俱乐部”城市济南,截至记者发稿,还没有公布上半年GDP数据。
可以看到,合肥市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与其他新晋城市相比,处于中间位置。
利好政策助推合肥发展
不过,就在数据公布的同时,合肥也迎来了新的利好政策。
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为中部崛起战略吹响了新的号角。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合肥被7次“点名”,其中提到了要“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合肥)声谷”“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支持合肥都市圈建设”“增强合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推动合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枢纽,提高支线机场服务能力”“鼓励合肥建设临空经济区”。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正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但此次“中部崛起”战略的“全新升级”,也将让合肥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双重重任,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做出更多贡献。
中部竞争也很激烈
在中部高质量发展中,合肥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意见》中,合肥7次被“点名”,武汉与郑州则分别是8次和9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而从GDP数据看,2021年上半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825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同期增长28.6%,比2019年同期增长3.5%,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郑州市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6314.9亿元,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6%。
两个身边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成绩更高,而身后的江西南昌,上半年GDP为3155.75亿元,名义增速为20.04%。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南昌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发展势头迅猛,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合肥应该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早日实现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城市二十强”的宏伟目标。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