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姜胜宏:退伍创业,投身公益
  今年44岁的姜胜宏曾在部队服役12年。自从2009年转业到芜湖,他又和战友一起投身养老公益事业。对于姜胜宏来说,自己不管是入伍参军保家卫国,还是退伍后成功创业,都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家人是他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父母年迈,萌发创业梦想
  姜胜宏是安徽宣城人,因家中哥哥曾当兵入伍,他受其影响,于1997年选择入伍,成为中国陆军一员。姜胜宏说,入伍后,父母会寄家书到部队,他以此来缓解思念。
  在姜胜宏的记忆中,12年军旅生涯,他只有一两次是在春节回家陪伴父母。那时候,平常家里有什么事情或者父母身体不舒服,他都不能及时回去照顾。后来,因为成家以及父母年纪大的原因,姜胜宏在2009年选择从部队转业芜湖市鸠江区清水街道,成为一名军工企业员工。姜胜宏在部队表现优秀,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
  谈到自己退伍后创业缘由,姜胜宏说,他在部队服役了12年,其间回家机会很少。在部队里,他经常和战友们一起谈论父母晚年生活和养老问题,当时设想过有没有一种比较放心的方法,能够让暂时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子女也能够照顾好父母。
  家人支持,渡过创业难关
  2013年10月,姜胜宏和曾在一个部队服役的战友一起筹措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一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启创业生涯。
  姜胜宏说,刚开始想创业的时候,父母挺担心的,“因为风险太大。”对于当时已就职于军工企业管理岗位的姜胜宏来说,放弃所拥有的一切,选择从头开始,是一件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姜胜宏的父母虽然有所顾虑,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儿子的决定。
  创业初期无疑是艰苦的,服务中心一共只有5个人在工作,并且芜湖没有成熟的养老模式可以借鉴。姜胜宏首先在芜湖镜湖区花园社区进行试点,为50位老人开始智能化养老服务。
  召开老人座谈会、社区宣传、户外推广、发放“电子保姆”……很多工作都需要姜胜宏和战友亲自完成,甚至每个月都要把首批50位老人家中跑一遍。姜胜宏和战友一路摸爬滚打不断探索,在2015年遭遇资金缺口危机。面对危机,家人再次站在姜胜宏的背后。他卖掉了鸠江区的一套房子,和战友一起向亲朋好友求助,终于渡过难关。
  姜胜宏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在2014年年初的一天夜里11点。服务中心呼叫平台突然接到一个老人求救呼叫,但客服回电一直无人接听。姜胜宏和战友担心老人安全问题,立即冒着大雨赶到老人家里。原来,老人睡觉关灯时不小心碰到了“电子保姆”呼叫器,看着全身湿透的他们,老人感动得掉下眼泪。
  不断努力,获得社会肯定
  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让姜胜宏更加坚定这份事业是有意义的。如今,这个公益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目前,这个服务中心已经为老人、老人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了50多万次有效居家养老求救、求助服务。
  姜胜宏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安徽省“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芜湖市优秀退役军人”,“鸠江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曾在部队服役12年的军人,姜胜宏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为困难、伤残、高龄、独居老兵开展上门看望帮扶、医疗救助、康复理疗、居家服务等志愿者服务,并为10多名老兵提供了就业帮扶。
  姜胜宏说,现在他父母70多岁,身体还算可以。他也感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张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王慧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