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凌晨,河北秦皇岛。韩兴博在连救三人之后,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7岁。三名女子被救后,对施救者家属态度冷漠,称不认识救人男孩,还回复网友称“求他救了?”引发争议。事后其中一个女孩的哥哥发声:感谢那个男孩,为妹妹说过的一些话给大家道歉。并称妹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因为叛逆期,所以会有回击的言论。现在她心里也很难受。希望大家能看到我们认错的真心,我们会努力补偿男孩的家庭。(8月10日《北京晚报》)
这名17岁少年,连救3名溺水女子后不幸牺牲,其舍己救人的义举让人动容。然而,随之而来的“恶报”,却令人心寒和愤慨,三名女子被救后,竟称不认识救人男孩,还回复网友称“求他救了?”如此冷漠甚至有点冷血的态度,上演了一出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或许,3名女子如此冷漠,有着自身的担忧。她们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有可能要赔付救人者高额的经济赔偿。于是,3名女子极力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进而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试想,如果没有少年英雄的舍身相救,3名女子就有可能葬身海沟中。如此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难道良心就不痛吗?一句“求他救了?”不仅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冷漠,也亵渎了舍己救人的英雄,对死者家属造成了“二次伤害”。如果类似“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将会严重挫伤民众见义勇为的积极性,今后见义勇为就会有所顾忌。
我们不苛求被救女子出面“低头认错”,成为“群起而攻”的对象,进而给其造成伤害,从而使其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但是,她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拿出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在此后处理英雄的善后事宜时能够积极协助,比如,在为韩兴博申报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和奖励及优待政策时,要敢于为其作证;对因受益而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也应当尽量而为。这样,用实际行动真心悔过和改正错误,不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才对得起英雄的在天之灵。
好人应当有“好报”,现代版“农夫与蛇”不能再上演。见义勇为的英雄必须得到善待,被救助者千万不能忘恩负义,要让见义勇为者获得应有的尊重,享受社会和政府的多方优待,让好人“好报”成为共识和常态,才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见义勇为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