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不老药”何以“长生不老”
  去年9月,新华社刊发调查报道《不老神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让“不老药”躲避监管、功效广告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被揭开盖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明确针对不老药市场开启全面排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老药”依然绕过监管,以进口膳食补充剂等旗号在网上公开热卖。(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所谓“不老药”并非《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神药,而是众多宣传能“抗衰逆龄、修复DNA、预防老年痴呆”的NMN产品。其“尽管在动物实验中有一定效果,但NMN是否对人体有效并未经过临床试验认证。美国食药监只批了NMN可作为膳食补充剂,在国内NMN并未得到相关认证”,且我国从未批准NMN作为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上市。
  其实对于“不老药”的种种神秘光环,早有权威媒体的报道加以曝光,躲避监管、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已然暴露在阳光之下,而且市场监管总局也明确对其开展全面排查。尽管早已走下神坛,又有监管强力介入,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不老药”却未销声匿迹,依然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并且销量不俗,真是匪夷所思。
  “不老药”之所以还能还敢打擦边球销售,根源还在于跨境购“正面清单”与国内市场监管要求存在的矛盾情况:在国内NMN并未获得相关认证,但其作为维生素B族的衍生物被列入了《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的“正面清单”,间接为NMN入境销售提供了可能。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不仅让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治理时被掣肘,也让一些商家有了浑水摸鱼的底气。要想彻底规范“不老药”市场,当务之急是要理顺这两项政策文件的抵牾之处。
  正是由于政策“打架”,也让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商家打起了“出口转内销”的算盘,虽然“不老药”在国内无法销售,可一旦出国“镀金”变成“海外品牌”,销售就变得名正言顺得多。据统计,尽管国内不许销售“不老药”,而全国相关企业数量仍达数百家之巨。在海外品牌管理漏洞尚未补上之前,对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假“海外品牌”要加大打击力度,为理顺政策矛盾争取时间与空间。
  作为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所谓“不老药”,其不能代替药品,在国内甚至连合法保健品身份都尚未取得,过分迷恋,甚至花高价购买“海外品牌”,不仅可能无法实现“不老”功效,还可能因此贻误治疗时机,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的悲剧下场。民众健康大于天,威胁民众健康的“不老药”不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更不能在电商平台上“长生不老”。夏熊飞/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