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阜阳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2019年GDP进入全国百强,近十年GDP增幅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近一年来,阜阳市坚持人民至上,全力解决就业、脱贫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A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在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车间内,赵大姐正在缝纫机旁忙碌地工作。丈夫在外跑车,她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孩子,这让她十分满意。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阜南县开展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
“总书记的到来,体现了他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对小微企业的关心。”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亮回忆说,当时总书记问了几个问题令他印象深刻。“他问我们公司2019年的产值有多少,问我挣了多少钱,还问了当地的政策有没有落实,我在银行有没有贷款等。”王恒亮说,公司的厂房刚建成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流动资金,现在不一样了,当地党委政府不仅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帮助公司介绍客户,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实际问题。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有员工130多人,其中脱贫就业人员62人,扶贫车间就业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每月2500元左右。
一年来,阜阳市聚焦以人为本,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0年汛情发生后,阜阳市制定《阜阳市沿淮行蓄洪区受灾贫困劳动力就业安置工作方案》,编印《就业指南》,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连续14年开展“接您回家”活动,点对点开通返岗复工专列,输送阜阳籍务工人员近700人。
与此同时,阜阳市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强对受灾农业经营大户的帮扶,全力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抓好补偿资金发放,按照测算的预补偿规模50%超借阜南、颍上共计9000万元资金开展预补偿工作,为符合预补偿条件的3.47万农户发放预补偿资金7547.96万元。做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申报、发放和审计等工作,共发放补偿资金4.73亿元,惠及受灾群众5.4万户、23.7万人。坚持“先抢通、后修复”,积极抢修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受损公共设施,迅速恢复了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B100.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钱会明是阜南县老观乡的芡实种植大户,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看望受灾群众时,与他亲切交流,并给予了“芡实很好,可以祛湿,我们北方没有”的评价。
一年来,老观乡因地制宜,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变对抗为适应、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芡实、莲藕、龙虾等适应水生环境且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指着刚刚“出水”的芡实鲜果告诉记者,老观乡发展适应水生环境、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芡实,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找到了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据了解,阜南县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皖北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三区叠加”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人口多、脱贫难度大,是阜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对此,阜阳市突出阜南尤其是沿淮行蓄洪区这个重点,及时做好生产救灾恢复、补偿资金发放、水毁设施修复和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发生。在灾情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阜阳市坚持精准施策,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人均年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三类户”全部实现清零,个县市区全部摘帽,5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0.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颍淮大地上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
“钱袋子”是否鼓起来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以来,阜阳市坚持产业兴旺,着力提高农民“四项收入”。积极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广“优质粮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阜南样板”。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像这样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了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把乡村振兴接续好,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31%
近年来,阜阳市聚焦以人为本,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在教育、卫生、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阜阳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出台《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办法》,实现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智医助理”全覆盖,成为首批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的试点市。全市每千人床位数达6.15张、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前教育“985”目标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三年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程成效明显,阜阳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阜阳师范学院成功更名阜阳师范大学、阜师大信息工程学院成功转设为阜阳理工学院。特别是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查处无证无照和超范围校外培训活动。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方面,2020年,阜阳市在全省最早实行“四全”措施,在中部地区首批、省内首家上线“安康码”,156例确诊病例及外市转入的4例重症病例全部治愈出院,顺利实现全收治、全治愈、无院内感染的“两全一无”目标。近期,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从严抓好区域协查管控、重点人员摸底排查、重点场所防控、聚集活动疫情防控、就诊患者管理、群防群控等工作,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截至8月8日,阜阳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31.5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472.7万。
此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矛盾纠纷化解率提高到92.9%,信访工作形势总体平稳;深化平安阜阳建设,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总量稳中有降,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31%。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