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本报十年前报道的高位截肢男孩王雷,毕业后回到当初收治自己的医院当了医生
轮椅男孩:为梦想起“立”
  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科室里片子多,王雷忙到中午十二点多才回到家。他打开手机,里面涌进了很多祝福的短信,这是属于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节日。一条安医大老师发来的问候,让他心里一暖,思绪又被拉回从前。10年前,他还是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一名大五学生,高位截肢,却坚强求学(本报曾报道)。他告诉周围人,自己努力学习,想要成为一名医生。那坦诚的笑容和“立”在轮椅上的姿态,感染了很多人。10年后,他已经在医生这个岗位上,奉献了九年的青春。这十年弹指一挥,而对他来说,堪称“梦想成真”。
  回到收治自己的医院当了医生
  王雷如今是濉溪县医院病理科的主治医师。从安医大毕业后,家乡医院招聘,他参加了考试,并被顺利录取。考虑到他的身体因素,医院将他分配到了病理科,王雷从此开启了心之所向的执业生涯。
  有时候命运很玄妙。1998年的一场车祸,让当时年仅12岁的王雷失去了双腿,从此开始了轮椅上的生活。“当时抢救我的医院,就是如今我供职的医院。”当年医护人员对他的救助和关怀,让他在心里埋下当医生的“种子”。没想到,这么多年后,有机会重新回到这里,实现了他孩童时期的愿望。
  成为病理科的医生,王雷一直感到责任重大。病理诊断是病人的“命运单”,他非常用心。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在显微镜下看片子。如今,他已经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准确诊断出常见的肿瘤。如果碰到疑难病例,科室会组织会诊,王雷也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磨练眼力和诊疗水平。“虽然我们和病人打交道不多,但每一份报告都关乎着病人的命运,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有时候,很多病人拿到报告心理压力较大,拿到报告那一刻,王雷也会尽量安慰他们。“我们的报告必须准确无误发出,不能有含糊。”王雷说,他们也在为临床医生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在他看来,这份“幕后工作”很有价值。
  生活很幸福,感觉局面被打开
  家离医院有十五分钟车程,王雷熟练地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两地。8月19日中午,等他忙完,记者终于有机会和他聊了聊。电话里传来了他五岁儿子奶声奶气的声音,以及菜下油锅的响声。
  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幸福的,王雷也感到局面在慢慢地被打开。十年前,他曾跟记者提到自己有一个漂亮的女友,是他的高中同学,在合肥工作。当时女孩父母亲还有点反对,不过两人情投意合。当时他说,“我并不能预测结局,但彼此有这么大的缘分,就该珍惜和把握一辈子。”现在,那个漂亮的姑娘已是他的爱人。她非常支持王雷的工作,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孩子,虽然她自己也承担着工作的压力。念及爱人对家庭的付出和关怀,王雷流露出幸福的气息。
  的确,医生的工作是更忙一些的。王雷说,每周六上午都要到科室,所以一周差不多也就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当地医联体工作做得不错,很多病人都会留在本地看病,不用出县就能做手术了。作为病理科医生,王雷和同事承担的工作也更重了。“有时候手术多,中午也走不掉,赶着半小时之内出病理结果,尽量配合外科的工作。”
  工作之余,王雷最喜欢的是在周末带儿子散散步,出去溜达溜达。“溜达溜达”,王雷说起这个词时很自然,虽然他失去了双腿。入职第二年,他就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装上了假肢。如今扶着辅助器,他也可以走一段,虽然不能太长。
  不过身体的残疾一开始就没有影响他的“脚步”。大学时,王雷很爱旅行。轮椅上的王雷逛过合肥许多地方,去过三河镇,暑假还去了杭州。“上出租车、公交车,都是同学帮着。出去旅游也是同学带着,他们人都非常好。”工作后,他出门的机会并不多,但仍和大学的同学们保持着特别好的关系。
  回溯大学生活,仍是成长动力
  王雷身边从不缺朋友,其实这也与他的坦诚乐观分不开。5年的大学生活,王雷给近千名学生做过心理上的辅导。“常常是我摇着轮椅,就有学生跑来说,‘我就是和你在短信上聊天的某人’,然后非常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让我觉得我这个心理信息员当得很值。”
  不过他也一直强调,“能够走过这么多困境,我觉得是无数人给予了我关爱。有时候我觉得我得到的东西,比失去的还要多。”大学时,为了他上课方便,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将他们班级的课程都安排在一楼。“遇到楼梯,总有好朋友背我,或者拎着我的轮椅爬上楼梯。有时候在路上,也会有同学替我推车。”
  作为临床专业的毕业生,王雷的同学如今也都成为各个医院的中流砥柱,平常都忙得不开可交,大家很少有机会线下聚聚。除了2019年夏天,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结婚,他特意请假坐高铁去杭州喝了个喜酒。“大家更多的是在手机群里说说话,聊聊有趣的事情,或者业务、案例等。”
  在2012年毕业定科室到病理科时,王雷曾在安医大二附院病理科进修过一段时间,在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他也感到了自己还有努力的空间。“我也打算过一两年,看能不能到上海的大医院去进修,我知道自己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东西要掌握,还是要提升业务水平。”
  实现价值,继续践行“医者仁心”
  医师节当天,收到了来自母校老师的关怀,王雷思绪被牵动,心里挺感动的。王雷一直觉得,这些年受到别人的帮助,就应该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提升业务,努力进步,把这种感动和爱延续下去。
  回乡之后,他也获得了很多荣誉:首届“淮北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2017年度淮北市特别关注“最美青工”荣誉称号、“濉溪好人”等,但在周围人眼里,他就是那个乐观向上,心地善良的阳光男孩。
  当年,王雷的辅导员李微霞曾告诉记者,王雷出事的第二年,他们村盖学校,村里付不起施工费,学校被迫停工了。王雷说服父母从车祸赔偿金中拿出8.5万元给学校盖房子。“他当时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村里有学校,我也不会去那么远的学校上学,也就不会出车祸。村里有学校,孩子们上学就会很方便。’这孩子就是这么热心肠。”
  如今,王雷在科室里和同事们也相处得很不错,别人需要帮忙,不等人家开口,力所能及他都会援手。王雷曾说,自己乐观向上的心态,和从小父母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我感觉,一个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比一个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更加快乐。”当年父母为了他的学费在外地打工,他希望能够报答他们。如今王雷的父母仍在老家,身体都不错。回来工作后,二老都挺满意的。如今同村的人哪里有点不舒服,拍了片子都会去咨询他,王雷也都很乐意去解答。
  十年前,王雷曾和记者分享对人生的感悟,他说:“人生有时候就像是一棵树,即使砍掉了树的一些枝干,只要树根还在,树就会活下去,还会枝繁叶茂。”如今,再提及这段话,王雷体会到了“梦想成真”背后的付出与收获,那是一段实现价值的生命历程。
  记忆之门渐渐合上,接下来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继续践行“医者仁心”,用爱守护生命,王雷相信,自己的人生之树也将不断“枝繁叶茂”。
  张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洪锋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