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5日发布通过海底隧道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至近海的计划,预计下月开始相关调查,年内启动施工。此举到底是稀释核污染水,还是更方便扩散核污染水?
拿福岛“名声”说事
首先需要说明,日媒报道的措辞是非常讲究的。比如从不用“核污染水”的提法,而是代之以“核处理水”,哪怕诸多证据表明这些水里的放射性物质从未被清除干净。
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截至今年3月,该核电站内已产生125万吨核污染水,包括为冷却熔毁堆芯而注入的水和周边不断汇入的地下水、雨水,且数量仍在增加。日本政府今年4月正式决定2023年起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直至报废完成。
东京电力公司管理层25日向媒体记者发布排污入海计划。这家企业将修建长约1公里的海底隧道,眼下设想隧道直径约2.5米,预计年内开始施工,2023年春季建成并开始排放。按东电的说法,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中放射性氚含量将控制在每升1500贝克勒尔以下。排水口将选在平常没有渔业活动的海域,水深大约12米。东电说,将加强对排污口附近沿岸水域放射性氚含量的监控,增加检测频率和检测点数量,还将使用与排入大海的处理水稀释程度相同的处理后核污染水养鱼,以调查是否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日本政府和东电声称一来更方便稀释核污染水,二来有利于维护福岛的“名声”。但是,多数福岛民众对此并不买账。有日本网民说:“日本政府一直在拿福岛‘名声’说事,但如果不排放核污染水就什么事都没有,对‘名声’一词感到恶心。”
污染物难以清除
日本政府认为,通过海底隧道在深海排放核污染水,可以减缓放射性物质扩散。因为深海洋流的物理属性不同于表层洋流,且规划中的排放区并非捕鱼区。但是,深海洋流再缓慢,也不免与其他海水产生交换。更严重的是,在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里,绝不只是氚一种放射性物质。此前有专家介绍,日本核污染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如碘-129、锶-90、钌-106、碳-14、碘-131、铯-137等。它们都对人体有害,且多数半衰期较长,易于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
东电曾表示,核污染水经过“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处理,可以过滤掉62种放射性物质,只有氚无法去除。东电还承诺,若过滤后数值仍然超标,则会重复过滤程序。但是,2013年东电承认隐瞒了核污染水已泄漏入海一事,理由竟是在确认问题前不想引起公众担心。2018年东电又承认未能将核污染水中的全部放射性物质清除,虽然它多年来都坚称这些物质已被清除。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日本政府和东电试图将焦点放在危险性相对较低的氚,以转移大众对其他残留物质的关注。该组织日本办公室高级核专家伯尼表示,泄露的东电内部文件证明,即使经过ALPS处理,也无法将许多放射性元素减少到“无法检测”的程度。
不必讳言,日本政府和东电在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多次言而无信和应对失当后,相关信用早已破产。核污染水固然不好处理,可信用一旦耗尽,日本拿什么让世界放心它的选择?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等报道
□声音
韩方:深表遗憾
日本计划建海底隧道排放福岛核污染水,这一决定引发韩国不满。韩国政府官员说,日方在未与邻国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推进排污入海,韩方深表遗憾,要求日方立即叫停这一计划。
针对日方这一计划,韩国政府25日在首尔召开副部长级跨部门会议。主持会议的韩国国务调整室室长具润哲说,日方在没有提前与韩国磋商并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推进排污入海计划,韩方深表遗憾。他说,尽管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日方计划提出质疑,日方却执意向前推进。他呼吁日方立即叫停这一计划,与邻国充分沟通协商。具润哲同时表示,韩国政府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密切关注和审视日方排污入海的动向,以保护本国民众健康。韩国媒体报道,围绕东电发布的计划,韩国政府将在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
中方:错上加错
“中方注意到了韩方的反应,我们也有相同的关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先前,日方不顾国内外的质疑和反对,作出核污染水排海的错误决定,现在又错上加错,不断推进相关政策和技术准备。这说明日方完全没有解决各方关切的诚意。中方敦促日方认真回应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和本国民众的呼声,立即撤销错误决定,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同各利益攸关方及有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之前,不得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据日媒报道,福岛核电站内储存了近130万立方米的核废水,接近储存容量的上限。东京电力公司将用大量海水稀释福岛核污染水,再通过修建海底隧道,把核污染水引流到距海岸1公里左右的深海中排出。多名权威科学家指出,即便深海洋流流速再缓慢,也会与其他海水产生交换;无论日本在什么海域排放核废水,放射性物质都将随洋流扩散,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海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