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即将开始,教育部要求——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置重点班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确定9个城市(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作为全国试点。“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即将开始,教育部将有哪些新的要求?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试点地区大幅压减考试次数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据介绍,大幅压减考试次数的要求先在中央和各省(区、市)确定的“双减”试点地区开展,积极进行探索试验,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统筹安排教师“弹性上下班”
  吕玉刚介绍,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6月,教育部发出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暑假期间,各地对课后服务工作做了精心准备,新学期课后服务工作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学校课后服务要体现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既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学校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愿选择回归校园参加课后服务。
  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课后服务也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已建立了课后服务直报系统,将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不得按考试成绩分班排座位
  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并畅通社会反映意见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立行立改、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设立“双减”专门举报平台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开设举报专栏,受理群众对学生作业负担重、学校未依规开展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无证照培训、虚假宣传、超标超前培训、超期预收费、违规高收费、退费难等问题的实名举报。
  他介绍,“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自2021年9月起,每两周对各省份“双减”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通报内容包括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处置情况等。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还将开设“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在有关媒体和网络上曝光,并依规启动问责程序。
  建立专家组鉴定学科培训
  有记者称,社会上还有人对少儿英语、数理思维、国学等培训是不是属于学科培训还存在疑问。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介绍,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各种培训项目,其实际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要进行综合研判。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这9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下一步,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指导地方建立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进行审核把关,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另外,对于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的问题,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来指导各地进行科学鉴别,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会进行认真查处。对于线上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会进行常态化的网上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有违规的行为,也会进行认真查处,来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