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陪伴在侧
  □合肥若水
  晚饭后,我到租房附近的一家女装店看衣服。这时,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走进店里。女孩的妈妈一边看着衣服,一边和店主随意地聊起来:“哎,这附近的房子真贵啊。”店主回应道:“这附近多是学区房,这两年房价涨上来了。”女孩的妈妈说:“我们就是想在这附近买个学区房,让女儿以后能上48中。这不,刚刚去看了两套,房子都很旧还那么贵。”店主便和她聊起自己一年前买学区房的经历。我挑好一套衣服,准备买单。女孩的妈妈问我:“你也住在这附近?”我说:“是的,不过我是为了孩子上学在这附近租房住。”“在哪里上学?”48中。”“你们是学区吗?”“不是,我家是被小学推荐上48中的。”“你家的学习肯定好,要不然怎么会被学校推荐呢”,女孩的妈妈称赞道。我说:“还行。”“还行就说明很好,真是羡慕啊。”我买好衣服走出小店。
  半小时后,儿子下楼来与我会合,我继续陪儿子散一会儿步。我把刚才在服装店里与女孩妈妈的对话讲给儿子听,然后说:“儿子,妈妈感到很骄傲。你看,你帮爸妈省了多少钱啊,现在一套学区房至少要两百多万呢。”不料,儿子却说:“可是,我也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会呀,是你们培养的我。那位妈妈以前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现在想花钱来弥补,让孩子上好学校,希望孩子学习好,却不一定能弥补得了。所以,她不应该羡慕别人家孩子学习好,而是要想一想为什么自己家孩子学习不好。”儿子的话不无道理。
  半个月后,儿子的中考成绩揭晓,很幸运他被合肥一中强基班提前录取。朋友在报纸上看到我家孩子的名字,打电话向我道喜,并问我:“你是怎么培养儿子的?”
  说实话,儿子能取得现在的好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更离不开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在他的学习上,我们没有费什么劲儿。与其说是我们培养了儿子,不如说是我们陪伴儿子一路成长。
  记得在儿子幼儿时期,白天我们上班,下班后或者双休日,我们总会尽可能地多陪他玩耍、做游戏,带他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只报一两个兴趣班。同时,捕捉他成长中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给他听音乐、讲故事、与他亲子共读、做手工、运动等,培养他的专注力和兴趣爱好,小心呵护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小学以后,在老师的教导下,儿子很快养成了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先写作业再玩的好习惯。写完作业以后,或者和院子里小伙伴玩一会儿,或者看课外书,我们从不给他额外增加作业。四年级时,为了锻炼他的写作能力,鼓励他报名当报社小记者,在周末参加报社实践活动并撰写稿件。当他看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激动不已。周末,给他报一些球类培训班,让他强身健体的同时掌握一些运动技能。暑假,约上小伙伴带他去他想去的地方旅游,增长见识、放松身心。我们并不十分在意儿子的考试成绩,而是着力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同学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等。
  儿子上初中以后,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增多,学习压力增大,睡眠时间日益减少。我们担心他瘦弱的身体吃不消。他却不以为然,反而安慰我说,和班上其他同学比起来,他已经很幸福了(能相对较早地写完作业睡觉)。一次,儿子告诉我说:“我发现,在最短时间内能让我感到最大放松的是玩平板。”我问他:“玩乐高呢?”他说:“乐高也能让我放松,可是要搭建一个作品太耗时间。”于是,我们约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玩多久平板,儿子从未违反过约定。我们尊重他、信任他,儿子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律。不管多忙,每天我们总会留出时间,像朋友一样与儿子聊天,既让我们能了解他的心理状态,及时帮他疏导不良情绪,也增进了我们亲子间的感情和相互理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儿子即将启航高中三年奋斗的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做儿子最好的朋友,陪伴儿子一路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