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黄荫涛
退休之后迁居屯溪,最大的区别,是每天清晨不再被学校的起床喇叭声惊醒,取而代之的是鸟叫声。
朦朦胧胧中,听见“咕咕咕——咕”的声音,这是斑鸠的叫声,低沉浑厚,回荡悠长,极具穿透力,如庙宇晨钟,更像是起床号角;不一会儿,听见“哥谷光各”四声连叫,铿锵急促,刚劲有力,应是杜鹃鸟的叫声,有点出操口令的意思;紧接着,便是一阵“喳喳唧唧”声,那一定是几只麻雀的吵闹声,像学生们清晨冲向运动场的脚步声;夹杂着野鸽子的“咕咕”声、“嘎嘎”的乌鸦声,犹如值周教师在引导、指挥,真是热闹非凡;“啾归——啾啾归”,明亮清脆,这是翠鸟在不停地呼唤;忽然,一声声清新亮丽的“瞿瞿——具具——回句会回——剧剧”,似有玉珠在灵巧地滚动,清晰响亮,悦耳动听,这一定是画眉鸟闪亮登场了!整个卯时我都沉浸在百啭千声之中,尽情地享受着这迷人的“交响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都说鸟择良木而栖,仔细打量了一番居住的小区,绿化确实不错,尤其是我所居住的这幢楼,北面有几亩的空地。房子周边,除了马路之外,皆种上了树,乔木灌木草坪,应有尽有,虽没有什么名贵品种,量倒是足的,樟树、桂花、紫薇、桃树、李树、冬青、刺槐,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儿的。小区的园林管理员显然是非专业的,不善修剪,树木基本上是自由生长,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看上去倒有种密林般的模样。我想:这样的环境,应是深受鸟儿们喜欢的,怪不得有这么多的鸟儿选择了这里。不曾料到,这个想法没几天就被推翻了。
那日,我外出散步,忽然看见小区南门附近有一亭子,旁边还立有一碑,碑上刻有三个大字“百鸟亭”,边上还有一行小字“屯溪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条大马路就叫百鸟亭路,亭的斜对面是新建的小学,命名为“百鸟亭小学”。由此可见,是先有鸟在此栖息,且必定是鸟多,才会取名百鸟亭。古人建亭,就是让行人歇脚避雨的,可以想象当年这地方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远之地。亭子的北边距新安江二三里地,早先隔着的应是耕地,现在已是居民楼林立;东边不远处是丘陵,当地人称兖山,但亭与山之间亦是高楼矗立;西边的珮琅河虽近在咫尺,可能见到的亦是居民楼,看不到河水;南边同样是些许民居,绕开这些房子,才能见到几块农田,而后,大路一拐,进入山乡。此亭兴建之初,周边肯定是田地环绕,五谷不缺,蔬果不断。近见溪流入江,滩涂沼泽,草丰虫密,鱼虾蟹蛤,不在少数。不远处,山丘在望,树高林茂,野果充盈,绝对是鸟的天堂。
我很庆幸居住在这样一个小区,因为有个动物学家曾告诉过我,鸟类对环境是最敏感的,有些鸟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稍不如意就会离开,是最善于迁徙的动物。换言之,鸟能安居的地方,必然是人类最宜居之地。但我也很担忧,人类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烈,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解决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深思的。
一位种柿子树的朋友,每当柿子成熟,他都不全摘,每株树上都留下两三个。问其原因,他说留给鸟儿吃。为什么呢?因为有柿子吃,鸟儿才会经常来,鸟儿常来,就会逮树上的虫子吃。鸟儿是害虫的天敌,若是树上没柿子了,鸟儿不来,来年的树上就会虫害暴涨。其实在农村,许多农民朋友都知道这个道理,总是要在树上留下一点儿果实犒赏鸟儿。我心里在叹服农民朋友睿智的同时,也为鸟儿们的义举点赞,真是和谐共赢呐!农民朋友的举措,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是否能考虑到动物们的生存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