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家委会岂能沦为学校违规“白手套”
  □余明辉
  市民刘先生(化名)是长沙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初一新生家长,但在今年开学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令广大家长极为不满的事情。“初一12个班级都在每个班的家委会主任带动下在微信群接龙,让每个家长交200元班费,发起一个号称是自愿在学校教室安装空调的事情。并且必须在学校指定的供应商处购买,而且只能是购买格力5P立柜空调,价值9600元。”(9月12日湖南电台)
  不得不说的是,当事学校这一以自愿名义组织的捐款,其实却暗含了不少的心思。除了指定商家、指定型号外,还涉嫌强制捐款。同时空调购买安装后使用的电费,也摊派到家长头上并指定缴费路径。更让人如鲠在喉的是,还强制要求三年后把空调“捐给”学校。
  如此煞费苦心,既全环节实质强制又想通过“自愿”名义封家长口、推诿责任的做法,伪装再“巧妙”也终究是违规。对此,长沙市教育局调查后作出决定:还没安装的班级立即取消安装计划;已安装的班级重新征求家长意见。
  忙活了半天的家长自愿捐赠空调“计划”,在制度面前不值一驳。值得追问的是,家委会何以屡屡成了学校违规的“白手套”?
  制度执行不到位无疑是关键的一环。除了国家相关规定,湖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家长委员会行为。家长委员会不得以自愿为名收取学生或学生家长费用,学校和教师不得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组织收费、摊派或捐资。
  如此明确的制度下,当事学校仍出现以家委会名义组织收费、摊派或捐资,实在是给当地有关方面制度执行一个大大的巴掌。
  更深层面,则是家委会角色不明确或错位。学校或班级成立家委会,是配合家校共育等政策而推出的一个辅助措施,主要职责就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沟通学校和家庭等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由此不难看出,诸如组织家长为学校捐款买空调,不但不是家委会的真正职责范围,甚至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其行使职权监督和遏止的事项。但遗憾的是,一些家委会不但不忠实履职,对不合理事项坚决说“不”,反而还可能成了应禁绝行为的始作俑者。前几天深圳某学校家委会主动组织的“给教师买节日礼物”,以及此次事件,无疑就是两个典型,既令人遗憾也让人警醒。
  家委会不能沦为一些学校违规的“白手套”,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这就需要,家委会首先要自强,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履职尽责守规,不负广大家长期望。其次,地方有关方面要在家校共育尤其是家委会的职责上,进一步出台可执行的“白名单”或“黑名单”,让家委会事前心中有数有边界,此外,作为主管部门,也要加大相关规章制度监督执行力度,不给别有用心的学校等利用家委会行使不合规事项的空间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