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文化皖军”出征文博会
我省104家单位赴深圳参展

  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深圳文博会是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我省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上,我省以“创新安徽美好未来”为主题,组织104家文化企事业单位集中参展,充分展现新时代“文化皖军”的新形象。
  小竹子雕刻“徽文化”
  安徽馆设在文化产业综合馆A馆,展区面积1189平方米,分为序厅和24个子展厅:序厅以建党百年为主线,以“革命红”和“科技蓝”为主基调,选取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和成果,突出展示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非凡奋斗历程和文化改革创新成就;各子展厅突出“文化+“互联网+”,重点展示骨干文化企业在数字创意、智能语音等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徽州风光、戏曲文化、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新亮点,以及文房四宝、徽州三雕等特色工艺美术精品和非遗传承创新作品。
  在安徽馆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洪建华正在展示徽州竹雕,一根根竹子在洪建华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高约30厘米,直径14厘米的竹雕。据洪建华介绍,这个作品是竹根雕山子摆件《星火燎原》,是为庆祝建党百年精心制作的,一共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
  “徽州竹雕是利用黄山毛竹根,采用立体圆雕、高浮雕等多种技法手工雕刻而成,展示了传统徽派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洪建华自小就被徽州古建的雕刻深深吸引,16岁投笔捉刀,拜师学艺。如今,由他筹办的徽派雕刻博物馆和徽州竹雕传习所已经建成开放,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徽州竹雕喜欢徽州文化。
  寿州窑重现昔日风采
  取淮河沉层水土,采紫金山川矿岩。在淮南展馆,一排排寿州窑陶瓷器远看熠熠生辉,近触温润如玉。
  “这个八公山紫金陶壶是取淮南市八公山上的矿物原料,原料中含铁元素,也被称为绿色陶瓷。今年我们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制成了这个‘四方归心’壶,纪念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团结各个民族,带领老百姓走向幸福生活。”淮南市汉风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怀君告诉记者,寿州窑陶瓷创烧南北朝,盛于隋唐时期,以首创烧制黄釉瓷而著称于世。唐代茶圣陆羽将寿州窑列为全国六大名窑之一,并指寿州瓷黄茶色紫。
  “我们坚持使用本土的材料、本土的文化、本土艺术家的工艺,创作出属于安徽陶瓷自己的特色。”许怀君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团队利用新技术,从千米以下的煤矿深层取土,将器皿造型和文化元素融合,推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这双布鞋真“有料”
  将“千层底”固定住,用针锥在“千层底”上扎出细孔,再用麻线飞快穿引……在安徽馆内,省级非遗项目、宿州泗县药物布鞋传承人正在展示中国传统布鞋制作技艺中最重要的环节——纳鞋底。
  泗县药物布鞋,顾名思义,是在鞋底的夹层里加进了中草药制成的布面胶底鞋,布鞋加入了艾叶、黄柏、薄荷、丁香等二十余种中药材,经过一定比例科学配方加工而成,有显著的清热、燥湿、杀菌、止痒、芳香和祛臭功能。2010年7月,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布鞋制作工艺包含配伍药方、研磨或熬制药物、包底、纳底、上鞋、装楦、复底、压膜等60多道工序。光是鞋底就要纳上千针,还要保证针脚均匀细密,否则影响鞋的舒适度。”从事泗州中草药布鞋传承人李丹凤说道。
  2009年,泗县回乡创业青年孙宝刚、李丹凤夫妇投资兴建了安徽天和鞋服有限公司。“我们还把药物布鞋制作和扶贫工作相结合,让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参与制鞋,既不耽误平时劳作,每天还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李丹凤介绍,公司通过吸收农村贫困群众参与制鞋,带动了2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