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成交额连续45个交易日超万亿元,创历史最长纪录
A股下一个风口吹向哪儿?
  中秋节后,沪深两市活跃度依旧不减,合计成交额仍保持在万亿元以上水平,9月22日打破连续43个交易日超万亿元的
  历史纪录后,23日又将最长纪录刷新为连续45个交易日。在中秋假期外围市场表现不佳之际,A股交易热情能够持续实属不易。展望后市,日成交额保持在万亿元以上可能会成为A股新常态。
  连续45天成交额超万亿
  中秋小长假期间,欧美市场经历了长期上涨后的回调。这与美联储议息、美国国会债务上限谈判以及新冠疫情或再次拖累经济复苏等多重因素有关,对全球资本市场未来走势形成一定压力。
  反观节后A股市场,则保持了相对独立的走势。9月22日,沪深股指涨跌互现,上证综指低开高走收长阳,深证成指则收假阳,两市成交虽然有所萎缩,但总量仍有1.15万亿元。9月23日,A股主要股指全线收涨,沪深两市成交明显放大,总量突破1.3万亿元。这是自今年7月21日以来,A股连续第45个交易日成交额保持在万亿元以上,创下历史最长纪录。
  自1990年A股开市以来,最长一次日成交额连续突破1万亿元历史纪录发生在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当时A股市场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当前A股市场连续45个交易日成交额破万亿元,累计成交额已经超过60万亿元,再一次展现出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的信心。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次的市场表现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还是从日均成交金额看,在A股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A股市场有韧性更有支撑
  实际上,近年A股市场的表现愈发独立,这种彰显韧性的走势已经发生过多次。具体来看,以下四个方面为A股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首先,中国经济整体复苏进程稳健。8月份,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汛情冲击等影响,叠加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的因素,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从累计看,主要指标还是保持了较快增长。这反映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完整的产业体系、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正在发挥作用。
  其次,国内市场流动性稳定。近年来,我国对金融系统性风险来源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在国际金融风险持续扩张且美欧日的债务转嫁动机极其强烈的背景下,国内对资产泡沫趋势及时做出反应,央行就流动性问题不断澄清。
  再次,多措并举为资产配置提供安全“蓄水池”。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韩文龙副教授表示,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实施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了对金融业、房地产、教育培训、平台经济的调控力度,以及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政策的落实,使得相对充足的社会资金进行了再配置,部分资金进入了新行业和新领域。
  最后,系列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出台,体制、机制正在不断优化。当前,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配套制度相继落地。
  投资仍需回归价值基本面
  尽管万亿元成交额持续出现,但是今年破纪录的行情走势相对于以往明显稳得多。
  9月22日,A股成交额合计11526.3亿元,相当于每秒成交超8000万元,如此速率并未引起市场过度反应,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理性看待连续44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这一情况,仅反映市场情绪阶段性活跃而非进入过热“亢奋期”。
  中金公司表示,除了股票市场本身的增值,近年IPO和再融资也带动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股本扩张,A股自由流通市值逐年提升并已突破40万亿元。结合历史换手率的均值为2.57%,未来万亿元成交额可能是A股成交的新均衡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相对历史较高的成交量能够持续较长时间,A股市场将会处于一种比较健康的运行状态。
  联储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迟鸣说,A股市场成交额连续突破1万亿元的历史最长纪录成功刷新,两方面象征意义突出,“一方面,是象征着市场活跃度高。另一方面,象征着居民财富大转移正在进行时,正从房屋等不动产不断转为股权。”
  展望后市,在A股成交额放大或成常态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该从何处“掘金”呢?
  行情配置方面,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说:“整体而言,成交量维持高位对市场的正面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对A股后市表现持谨慎乐观态度。同时,虽然A股当下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但市场只要活跃就有机会,建议投资者未来关注成交量较大的板块。”
  “从估值角度而言,中小盘价值风格股票以及低估值的金融板块,配置价值较高,建议投资者特别关注。”谢迟鸣表示。
  中睿合银研究总监杨子宜则认为,无论市场如何演变,投资最终还是回归价值基本面,价值投资的核心还是需要去把握行业景气周期与公司的业绩增长。
  综合证券日报、澎湃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