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寻亲14年,老人在无为“找到根”
今天他携家人回老家认亲祭祖,“看看家人过得怎么样,再去亲生父母坟前磕个头”

  (上接A04版)
  寻亲过程一路跌宕起伏
  从开始寻亲,到即将归家,对王文书来说,十余年的找寻就像一场梦。
  助力王文书寻亲成功的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勇国,2018年与王文书在安阳举办的一场寻亲活动中相识。他得知,这些年王文书一直辗转在各类寻亲活动中,并无太多收获。
  今年7月份,李勇国接到了王文书的一通电话,电话里他再度表达了自己的寻亲意愿。“当时我就建议他邮寄一份血样来,很快通过我们江阴公安部门的研判分析,综合各类信息,锁定了王文书的出生地在无为,是季姓家族。”
  欣喜的是,寻亲范围在一步步缩小。但季姓家族这么大,又该怎么去找寻?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王砚萍原本计划在今年7月份,带着王文书和另一人王福存,前往无为市寻亲。但受到水灾和疫情的影响,计划推迟了。在此期间,王福存寻亲信息比对成功。于是他们决定,月13日先带王福存去认亲,再帮王文书找家。出发之前,王文书的寻亲信息也已经在当地扩散开来。
  巧合的是,月11日从邻居那里得到消息的季益寿,看到了这份寻亲启事。“我看到他的照片,觉得我们俩很像,会不会就是我的哥哥?”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季益寿,拨通了王文书的电话,约定9月13日回来见个面。
  当天王福存认亲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已经返乡的季益寿向王文书走来。当两人站在一起时,在场的人都惊呼:“这不是双胞胎吗!”的确,不论是个头、身材、还有两人都有的少年白,让大家觉得这两人就该是一家人了。“我已经完全听不懂家乡话了。”王文书告诉记者,他一路走一路看,虽然暂时还没有证据表明二人是亲兄弟,但可以确定自己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出生的人。
  当天,两人即进行了采血,并走加急程序进行比对。15日傍晚比对结果出来了,时隔60多年,一家人梦想成真。
  要去亲生父母坟前“磕个头”
  王文书得知了这个好消息,激动地第一时间跟老伴报了喜。电话里老人哽咽着说了一句,“我多年的梦想实现了。”夫妻俩都流泪了。王文书说,这些年老伴好几次陪着他外出寻亲,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如今多亏了国家的“团圆行动”和志愿者的积极帮助,他终于圆梦了。
  寻到家人之后,王文书也会在闲暇时琢磨自己在季家的名字,“弟弟叫益寿,哥哥叫益福,我觉得家人应该给我留了个名字,叫益禄。”王文书感到,有时候命运充满了玄妙的意味,这次陪同他回来的还有他的儿子,名叫王为。这个“为”字当时在他取名时,是寓意孩子能有出息、有作为,可是没想到竟然和他的老家“无为”产生了这样微妙的联系。
  已经退休的王文书如今生活得很好,知足感恩。他说自己从不埋怨亲生母亲,他也理解她的做法,“我知道,她是想让我活下来”。
  就要到家了,王文书想好好看看出生的地方。“看看家人过得怎么样,再去亲生父母坟前磕个头。”王文书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图片由大河报、河南商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