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庐州府梁园东北乡八斗岭下中计村,这里未出名人,也无名胜,唯一能使家乡人添豪情增心劲的是那蜚声江淮分水岭的金丝小枣。
枣熟季节,是最让人心醉的季节。这时踏上中计大地,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红色的世界,一个奇异壮丽的世界。登上高处,你可以看见田边地角、塘头溪畔、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到处都是挂果累累的枣树,你会觉得那挂满枝头的红枣,宛如一串串火焰从树干哔哔啵啵燃烧,向你的四周涌来。秋阳下,万树红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映得云天通红;阵阵秋风,送给你浓郁的枣甜和泥土的芳香。这时,你若走进深深的枣林,没入红涛之中,那翡翠叶间的红珍珠,就任你挑选了。
枣儿红熟透了,枣乡计姓家族都全家出动采摘枣儿。大人们痒痒的喉咙放歌了:“哎呀嘞,朋友哎,大红枣儿甜又香,请你过来尝……”小孩们任着性子追呀撕呀打呀,不必顾忌大人责备的目光。不多时,上下左右的户家,上计、冲底下、一里三油坊,歌声、笑声、喊声此起彼伏荡漾开来。这时的中计枣乡简直成了一个偌大的集市,一个欢腾的海洋。
最有情趣的要数打枣儿。人们站在枣树下,摘净够得着的地方,若够不着,便抄起长杆子,冲着高处那密实的地方一通儿猛抡,连那摘过的地方也抽上几下子,反正“有枣没枣打三杆”。据说,这枣树打一打有好处,这其中的道理我也讲不清,也许是起剪枝的作用,也许是为了除害虫。但不管咋说,这枣树是年年抽打,年年丰收。大人们每挥动一下杆子,树下就能引起来一片雀跃。那枣儿房前屋后漫天飞,孩子们东跑西颠四下里追,枣儿“噼里啪啦”的落地声与孩子们“哎呀妈呀”的欢叫声浑然一体,偶尔还能听见娃娃们突然发出的尖嚎声,那准是大红枣儿砸在脑门子上了。
聪明的人总在枣熟的时节到中计枣乡来做客。这时,你可以加入到摘枣打枣的行列,分享一份丰收的快乐;你可以看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满是晒着的玛瑙球似的大红枣儿;你可以走进任意一家,去品尝那甘甜清馨的枣儿。
与吃枣相比,中计枣乡人似乎更热衷于“侃”枣。晚上,街坊四邻的大人小孩聚在一家的院子里,各自抓一把枣儿,坐在桌前,倚在门边,靠在窗下,一边“嘎嘣嘎嘣”地嚼着,一边以枣儿为题,天南海北地聊,东鳞西爪地侃。“咱富旺乡红枣营养酒厂的收购价又涨了。”“那还用说,咱中计枣乡枣儿名气大了啊,你没看见,这枣儿上县电视台了,还被评为江淮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呢。”“乡上说,秋收后,将组织全乡人民连片开发金丝枣呢。上下何,马头山,胡鲁邵,一个都不能少。”“嗨,咱三户计、八斗岭人民致富奔小康有盼头啰。”
愿中计家乡人民的生活,永远像红枣这般甘甜!
点评:这篇小文,挂果累累的枣林图,热闹欢腾的摘枣打枣图,情趣盎然的品枣“侃”枣图,构成了一幅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江淮分水岭的枣乡丰收图。字里行间,洋溢着枣乡人们丰收的喜悦和自豪,洋溢着小作者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小作者描写颇具功力,无论写景写人,绘形绘色,摹声拟味,无不细致精当,生动有趣。合肥市瑶海区花冲苑育才联校八(6)班计清羽
指导老师:胡长保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