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首次在轨飞行6个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针对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挑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选拔、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在轨驻留保障技术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准备,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后分享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经验传递。在完成既定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安排神舟十三号乘组与神舟十二号乘组进行天地通话。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后,两个乘组及备份航天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神舟十二号乘组在轨获取的经验和感受,特别是针对出舱活动交流了天地差异该注意的事项,神舟十三号乘组对此开展了相应训练,为提前进入状态、顺利执行任务打下基础。
二是针对新增任务及状态变化,实施重点强化训练。针对神舟十三号乘组将要实施的出舱活动、在轨开展的实验研究以及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机械臂辅助货运飞船转位试验等项目进行重点训练;针对1舱3船状态下新增故障模式,组织完成了相关推演与演练,确保神舟十三号乘组全面掌握执行任务的各项技能。
三是强化在轨工作制度和训练。面向半年的飞行任务,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日制度、定期天地沟通交流制度等;识别了长期飞行关键操作项目可能的遗忘效应,适时安排定期在轨训练,确保航天员以最佳技能状态应对各项正常及应急任务。
四是加强在轨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项目、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以及心理支持活动等,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针对极端情况有应急救生准备
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坚持“航天员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工作,从空间站工程建设、空间碎片以及极端情况等多方面都准备充分,以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
一是空间站本身开展了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设计,通过功能冗余和产品冗余等手段,从设计上保障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产品出厂前经过了严格测试和试验验证,可保证空间站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二是针对空间碎片和空间目标等外部因素开展了专门设计,针对微小型碎片在结构上进行了防护加固,针对较大碎片或空间目标可实施机动规避。
三是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已制订约4800条预案,并进行了验证和演练。
四是针对极端情况进行了应急救生准备,若空间站发生影响航天员安全的重大故障,航天员可搭乘停靠的载人飞船及时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若停靠的载人飞船发生不能安全返回的故障,将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飞船的快速发射,与空间站对接,确保航天员可及时乘坐应急救援飞船返回地面。
林西强说,考虑到航天器在轨碰撞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及时公布了空间站轨道参数,“航天员是人类派往外层空间的使节”,我们希望各国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及时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发布的有关信息,在航天器执行轨道机动时注意规避,共同维护太空秩序,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林西强介绍,天和核心舱半年以来稳定在轨运行、功能性能正常、设备状态良好。当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良好,已做好了迎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各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