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安徽金寨县的大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曾经是个贫穷闭塞的“落后村”。如果说过去集老区、库区、高寒山区于一体的金寨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那么,大湾村就是金寨县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14年,大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超过20%。经济落后、劳动力流失,当时的大湾村是年轻人离开就不想再回来的地方。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金寨县大湾村调研指导,看望困难群众。当时,在陈泽申家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同当地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薄弱,想要改变贫困的面貌首先要补齐短板,解决这些历史欠账。为此,大湾村先后细化落实了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光伏入股、教育资助、医疗保障、政府兜底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贫困户户均扶持措施7个以上。全村开发公益性岗位92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实现“一户一岗”。
安徽金寨县县长张涧说:“我们最担心的是返贫问题,特别是防止规模性的返贫。我们有五大衔接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等,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然后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补齐了社会保障的短板,改善了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乡亲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也放开了手脚,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实际上,大湾村的自然禀赋优越,而且自古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但过去村民自己生产的都是大路茶,形不成品牌,卖不上价钱。为此,大湾村引进专业的茶旅公司,生产销售精品六安瓜片。道路通了、销路通了,大湾村的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2016年,总书记在大湾村座谈时,曾问及陈泽申上一年的收入,那时陈泽申一年的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如今,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陈泽申说:“我在茶厂上班,一年收入将近3万块钱,家里享受党的扶贫政策,在公益性岗位,还有低保,还有养老金,纯收入将近4万左右。现在一年多少还存两万块钱。”
全面小康,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不懈追求、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大湾村的这场山乡巨变,不仅让乡亲们腰包鼓了、底气足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