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施维奇
走进“半亩方塘”阅读空间,城市的喧嚣顿时被挡在门外。齐肩高的书架整齐地排列着,没有压迫感,没有图书馆、书店里的逼仄和拥挤。灯光柔和,精致的桌椅摆放有序,营造出一派浓浓的舒朗、惬意、温馨氛围。午后的阳光从大开窗倾泻进来,照亮读书人的脸和飘散着丝丝墨香的书页……
迎着人流,一个小男孩把头从书中抬起,两指贴在唇边,嘘声提示,不要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稚气的眸子聪明清澈,看到这样坚定而严肃的眼神,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放轻自己的脚步。
半亩方塘,名字也有哲理和诗意。南宋朱熹所作《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着一方池塘,我们是否能像朱子一样心如明镜,清晰明朗?那种灵气的流动、精神的清洁、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切己的读书感受。
可借阅,可售购,可共享。就在家门口,把电饭锅插上,下楼去读一会书吧,回来饭正好煮熟。在这浮躁的网络时代,真是难能可贵。
在社区、学校、办公楼、地铁站、商业街等城市角落,多元的城市阅读空间正悄然成长。我晨昏在杏花公园锻炼,看到书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每次都要进去翻翻书。去年冬天,妻子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那病房通道的转角有个“保罗的口袋”。在陪护的半月里,每天早晨,她都亲切地向我打招呼:
“早晨好!保罗先生,还是女士?听森林里布谷鸟啁啾,把一摞摞书搬下木架/仔细拍打/青草地一样的绒毯,泛着薄荷味的朝露……/真的,保罗!请相信,巫师帽会开出巧克力味的鲜花/治愈毕加索熊的近视/请相信,每天太阳出来之前/银光闪闪的羹匙会自己清理、抛光/就和簇新的一样……”
我感到被她温煦的目光笼罩,心里低落沮丧的情绪皱褶,丝绸般一一抚平。我每天傍晚都会去坐一刻,有时半夜也会去转转,站在落锁的门外,透过玻璃,看书店内墙上的海报,长久地凝视海报上加西亚·马尔克斯、川端康成、昆德拉的睿智的眼睛。我发现有些病人也常光顾书店,那些被病痛日夜折磨的脸,在阅读的时光里变得那么恬静和安详。
城市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大街小巷,为都市躁动的节奏增添些许宁静。我看到亚马逊中国排行榜中,合肥连续两次荣登“最爱阅读城市”榜首。一直以来,这座城市不断扩充它的阅读体量,逐渐凸显成一种城市品牌,一张标志性的书香名片。
今年是汪曾祺、张爱玲诞辰100周年。合肥的“汪曾祺日”,汇集了他一百多种著作版本,令汪先生的哲嗣叹为观止。金秋十月,诗歌的金菊花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开放,合肥成了花的海洋,诗歌的海洋。诗歌的乌篷船樯楫云集,齐赴大湖之约,天鹅湖畔,欸乃一声山水绿。诗歌的百灵鸟齐飞西庐,紫蓬山成为合肥的诗山。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我亲近文字,视阅读为生命的呼吸。我深信,一个爱读书的城市,一定是欣欣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