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打造制造强省。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做长做宽产业链。支持资源型企业战略整合。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度,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鼓励企业掌握行业话语权、标准制定权和产品定价权。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争创中国质量奖。
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机制,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做强做大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以上,形成一批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引育行业龙头延链强链,人工智能产业要拓展应用场景,新材料产业要打造特色前沿产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要扩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应用规模,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之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提升成套能力,智能家电家居产业要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生命健康产业要促进多业态深度融合,绿色食品产业要打响徽派食品品牌,数字创意产业要以科技文化融合催生新业态。大力发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以及下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新型显示、6G网络技术、深空探测、类脑科学、质子医疗装备。发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先发优势,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
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基建+”行动,争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江淮大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数字科技中心、城市大脑、双千兆网络建设,推动中国声谷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商务咨询、展览展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健康体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深度试点,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张彪:
科技竞争优势将拉长安徽“长板”
在张彪看来,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提出要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这为安徽未来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集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报告对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提出了明确的指向。张彪表示,安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更新、少不了加大投入。同时,报告中提到的“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为传统产业、规模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精准发力的方向。张彪说,安徽省具有传统资源型规模企业优势,这意味着下一步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整合资源型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发挥规模和龙头优势,支持资源型企业战略整合,提升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力。
聚焦重点产业,报告提出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在“双招双引”中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以上。“我省自加压力,将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6个。”张彪说,这将把安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性优势在打造新兴产业集聚中凸显出来,比如发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先发优势,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先发优势,科技竞争的优势,这必将拉长安徽的长板。
“未来要将我省的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的优势,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张彪认为,我省在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地过程中,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国家支持新型产业集聚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我省现有资源配置、细化落实好这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具体措施。切实增强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切实增强境内外企业到安徽投资的信心,使产业链与产业发展同步优化,助力现代化美好安徽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