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看看中国减排贡献有多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目标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壮志。数据不说谎,中国减排对全球贡献有目共睹。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正在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
  30年——史上最短时间
  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其中,美国作为全球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相比而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国一半,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数据显示,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历史最高值为人均23.44吨,美国2018年人均排放量为16.85吨,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7.56吨。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已实现碳达峰,英、法、德以及欧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实现碳达峰,美、日分别于2007年、2013年实现碳达峰,且都是随着发展阶段演进和高碳产业转移实现“自然达峰”。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目前各国已公布的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71年,美国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国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只有30年。
  50%以上——为世界减排做贡献
  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不光是说,更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0%以上。
  各国采取的减排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森林碳汇等。“大体来说,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基本均占全球总量的30%至50%,对世界的减排贡献显而易见。”解振华说。
  10月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显示,中国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此外,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成本正在日趋下降。中国还建造了大量的太阳能和风电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上,中国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拥有新能源汽车约678万辆,其中电动汽车约552万辆。
  在增加森林碳汇方面,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正在成为中国的自觉行动。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