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痛别“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骨灰在长沙安葬




  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说过的话,被镌刻在墓碑上。骨灰盒上盖着五星红旗
  15日9时,人们在陵园追思厅举行了追思活动。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摆放在大厅正前方,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学生以及好友一起深情回顾了他的一生。大厅里播放着乐曲《我和我的祖国》,四面的电子墙上显示着多个二维码,在场的很多人拿出手机,通过“扫描点灯”的方式,寄托对这位为世界和中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的哀思。仪式现场,摆放了袁老生前最喜爱的小提琴。
  随后,人们手拿鲜花,眼里噙着泪水缓缓前行,恭送袁隆平院士骨灰。礼仪队手捧袁隆平遗像、灵牌和花篮,缓慢走向墓地。队伍后跟着三台被鲜花覆盖的灵车。第一台灵车上放着袁隆平院士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国旗,家属陪在他身边。仪式现场铺的地毯,颜色宛如稻田,道路旁的栏杆上也装饰了水稻。
  从追思厅到墓地的路两边,“一稻济世,万家粮足;国士无双,袁老千古”“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奉献祖国和人民”等一条条绿底白字的横幅,在阳光下随着微风飘展。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说过的话,被镌刻在墓碑上。墓碑后面的松柏苍劲挺拔,两边摆满了鲜花,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摆放在墓碑前方。墓盖上放着一碗稻谷一碗米
  11时,骨灰安放仪式正式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自己的老朋友主持安放仪式。袁隆平院士的三个儿子站在最前排,他们将手放在父亲的骨灰盒上静静默哀,在礼宾人员引导下将父亲的骨灰安放进墓穴。随后,袁隆平院士的家人一一上前为老人墓地添土,参加仪式的人向袁隆平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礼。自发前来悼念的民众、学生排队献花。
  袁隆平院士骨灰安放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袁隆平院士的墓盖四周环绕着稻穗装饰,墓盖上方摆放着两只碗,一碗稻谷、一碗粳米,粳米碗上写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稻谷碗上则写着纪念农民丰收节。袁隆平临终前才讲退休袁隆平院士于202191岁。近日,袁隆平夫人邓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袁隆平在有生之年一直在关心他的水稻,去世前仍向前来探望的同事询问杂交水稻试验田的产量,直到临终前才说,“我杂交水稻也没搞完,我要退休了。”
  这位自称“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为其广为人知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继续。今年“三优2号”实现亩产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以
  对于袁隆平院士为何时隔近助手杨先生取得联系。杨先生表示,因袁隆平院士去世后社会国家对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视,长沙、江西的家乡等都希望袁隆平院士能够归葬到他们那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最终确认安葬在唐人万寿园。综合新华社、央视、《新京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