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严韧
这是一所距离省会合肥3小时汽车车程的学校,校园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苍莽。红色的教学楼,掩映在万绿丛中,就像红花之于绿叶,鲜妍着生命的瑰丽。
他们敏捷又有序地走进讲堂。初二的学生,身高是参差不齐的,见到他们的一刹那,我恍惚于他们的年龄——城里四五年级的孩子,不少人的身高已经与他们相仿。鉴于此,我对即将演讲的效果,升腾起一丝忐忑。令人惊喜的是,大约80%的孩子是裸眼,是的,他们没戴眼镜!啊,我可以直面他们纯真的双眸,这太令人鼓舞了!在我所工作的大学,学院新生的入学面试中,候选人中没戴眼镜的凤毛麟角。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电子产品是近视的肇因,为何我在国外旅游时,见到的青少年近视人数远不如国内那么普遍呢?这个问题可能要交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医务工作者去探究。
给我第二个惊喜的,是他们发言的踊跃度。他们思维的活跃度之高,真令我为难——舍去哪一位的发言机会,都是对他们的抱歉。当然,不能苛求回答的深度,因为,思维的深度是与见识的广度相关的。但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就是对于自我的接纳和认可。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还有惊喜呢!在讨论人生的价值这么一个宏大的命题时,他们的小手齐刷刷地竖起,如森然的树林,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与众人甜蜜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条条框框的桎梏,没有瞻前顾后的犹疑,没有琵琶遮面的羞涩;有的,是坦率而真诚的开放。虽然,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的人生目标会有所变化,无数的艰难险阻将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他们也会彷徨、也会千回百转地探索,但在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相互连接。在开放最后一个名额时,他们举起的手,仿佛被无形的号角指挥,齐刷刷地调转了方向,剑指一位三十多岁的男老师。课堂瞬间成为了一个流动的漩涡,快乐又热烈,而那位老师,成为了风暴眼。是的,我亲眼所见,他们把自己宝贵的发言机会,最终,众望所归地送给了自己的老师,师生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事后,我特意找到那位老师求证,果然如我所料,证实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这融洽,基于平等、基于尊重、基于接纳、基于欣赏。当然,也少不得批评和指正。但是,请放心,基于尊重基础上的批评,是不会招致抵触和抗拒的。
心中的石头早已落地,我的心如斑斓之羽轻舞飞扬,原定1.5小时的讲座,我顺延至2小时。他们,依然意犹未尽。若干年后,今天的讲座内容,他们可能会忘却;今天师生之间彼此的音容笑貌,他们可能会忘却,但是,今天美好温馨的感受,不会忘记。
这个丹桂飘香的秋天,我在岳西,遇见了天然的眸子、天然的心灵。而天然,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