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哪些城市“灰大”?我省将逐月公开排名
年内力争实现16个市PM10全面由升转降
  今年以来,安徽空气质量形势喜忧参半。数据显示,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幅较大,但PM10降幅小于PM2.5降幅。皖北六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改善较为明显,其他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放缓。为保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我省将在今年内力争实现16个市PM10全面由升转降,并逐月公开全省141个降尘监测点数据及排名。
  皖北六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从2021年初至11月5日,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安徽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全省PM10平均浓度为56.4微克/立方米,同比仅下降0.9%;全省优良天数比率为85.4%,同比持平。
  从数据看,PM10降幅远小于PM2.5降幅。具体城市来看,皖北6市改善较为明显,PM2.5和PM10均同比下降。
  其中,亳州和淮北两市成绩突出,三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位居全省前两位,PM2.5降幅分别为19.7%和27.3%,PM10降幅分别为16.1%和9.4%,优良天数比率升幅分别为12.1和8.8个百分点。
  皖北以外的10个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明显放缓。PM10方面普遍呈反弹趋势,升幅前五位分别是:滁州上升10.1%,马鞍山上升8.9%、芜湖上升8.6%、合肥上升7.5%,安庆上升7.1%。10月份以来,全省PM10平均浓度已经由升转降,下降了8.7%,但是合肥、滁州、芜湖三市仍然持续上升。全省各地环境空气持续改善的压力仍然巨大。
  将逐月公布降尘监测点排名
  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士介绍,PM10的主要来源是扬尘,目前PM10降幅放缓的原因包括一些大型工程的扬尘管控不到位,建筑施工扬尘管控有缺位,道路扬尘管控不精细等。我省老旧车船淘汰进度也落后于沪苏浙,“冒黑烟”现象多有发生,除公交外,各市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的比例还比较低。
  我省空气质量改善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现阶段的PM10管控已经成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短板。根据要求,我省皖中、皖南城市要尽快遏制PM10上升趋势,年内实现16个市PM10全面由升转降。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将逐月公开全省141个降尘监测点数据及排名,通报PM10及降尘量高的点位和市、县,层层压实部门、属地、施工单位责任,并畅通举报渠道。
  秋冬季节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安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以钢铁、水泥、玻璃、有色、化工企业为重点开展精准执法。
  同时,将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实施打击黑加油站(车)的专项行动,强化移动源上路执法检查,杜绝冒黑烟现象。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