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随机抽奖,可以多次抽中一等奖。凭借大额奖券再支付一定费用,就能获得一款标价超过实际支付费用好几倍的家电等产品……这是当前一些平台上“幸运大抽奖”活动的情景。那么,这样的抽奖活动玩的是什么套路?(11月16日《工人日报》)
一抽奖就中奖,还是大奖,能够以超低价格购买到定价很贵的商品,本以为是“捡到了大便宜”,没成想是掉进了商家以抽奖为诱饵的坑里,上当受骗,买到质量比较差的商品。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不难看出,“一抽就中”的平台非常不靠谱。因为既然是抽奖,必定有人中奖,有人不中奖,有人中一等奖,有人中末等奖。而现在,只要是个人,抽奖就能中奖,中的还都是特等奖、一等奖,天下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情?
实际上,“一抽就中”的抽奖,利用随机抽奖等方式引诱消费者购买“高价值”商品,本质上是虚假的“有奖销售”行为。从法律角度说,这种“一抽就中”的虚假的“有奖销售”,是明令禁止的行为,是在欺诈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的宣传行为,经营者有这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
“一抽就中”的抽奖骗局由线下发展到线上,不能完全指望消费者擦亮双眼,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一击命中。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与工信部门、网信部门联合执法,揪出“一抽就中”套路抽奖幕后操纵者,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惩处力度,督促网络平台负起主体监管责任,切实把好抽奖小程序、活动的“入口关”,不能放任“一抽就中”的套路抽奖小程序、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及时屏蔽、下线“一抽就中”的套路抽奖小程序、活动等。
张立美/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