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乘着11月19日省人大常委会刚审议通过的《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东风,明天起,“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活动将走进合肥市肥东县,以“走进包公故里追寻红色印记”为主题,邀请部分散文名家在包公家乡开展采风活动,探寻红色文化,展现包公故里肥东近年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红色资源开发保护、红色文化挖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共肥东县委主办,新安晚报社、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自2019年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前往安徽多地、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商丘、浙江宁波、绍兴、河北沧州、雄安等地,沿着包公的足迹,进行实地探寻采访,大力推介包公文化,不仅展示出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包公家乡肥东的包公文化资源,还将肥东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进行了全面宣传,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百度搜索“我从包公家乡来”活动关键词,弹出相关信息19万多条,宣传覆盖群体达到了4.2亿人次。
肥东是中国散文之乡,有着充盈于脉络里浓厚的文化基因。同时,肥东又是红色沃土,拥有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茶壶山革命烈士陵园、蔡永祥纪念馆、青龙厂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十八联圩等红色景点,近年来又陆续打造了柯武东旧居、黄疃庙战役纪念馆、中共东乡支部陈列中心、先锋农场等,目前肥东众多红色资源已经串点成线,共同绽放光彩。就在近日,《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出台,并定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全面规定。此次全省散文名家采风活动,走进肥东探寻红色文化,也正是对这一条例精神的贯彻。
红色资源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深入了解肥东丰富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故事,11月30日到12月2日,“我从包公家乡来”采风活动将走进肥东,让文化名家们深入肥东基层,深入一线百姓,深入红色景点,从肥东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大胆进行展现红色文化魅力的文艺创作,为社会呈现更多正能量、接地气的精品力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出贡献。
据了解,此次采风活动参加者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社科领域专家领导、报社副刊编辑,刘河湾牡丹诗歌奖、和睦湖散文奖获奖人员等,同时计划邀请农民日报、中新社、人民网、合肥电视台等部分媒体记者参加。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