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长沟镇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虹乡八景”中的“洋城春色”“汴水晴波”“隋堤烟柳”“阴陵夜月”四景位于长沟。长沟镇是泗县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点项目开发区、国家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区,玉米、山芋、豆类、小麦、蔬菜、猪、牛、羊等大量无污染的绿色农畜新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长沟镇从镇情出发,紧紧围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立足资源禀赋,坚持走特色镇域经济之路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汴河村、马王村是长沟镇乡村振兴中的典型代表。
党建引领:一段拼搏奉献的珍贵历程
长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汴河村“两委”坚持将蔬菜大棚种植作为本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利用汴河村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广泛动员,创建汴河蔬菜产业园。党员代表、能人大户吴璋、吴兴云等人,带动周边150户群众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08座,汴河蔬菜产业园基地规模辐射5个村、带动千余人就业创业,基地规模达万亩,年产瓜果蔬菜3万余吨,年产值近3亿元。
据了解,早在2016年,汴河村就在吴口庄红旗路东侧规划温室蔬菜园,引导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村里的党员干部吴璋、张猛、吴兴云、吴飞、吴其美等带头示范,按照每座大棚1亩地的标准,先后建设64座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奠定了汴河村的产业基础。汴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依托“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成立村种植党支部,加强对种植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共培育“双带”能手72名,创建示范户65户,发展党员6名,成为长沟镇党建长廊示范带亮点工程。
马王村是长沟镇的又一优秀代表。该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这一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村党群的共同努力,马王村党总支部2017年被宿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上级党组织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19年在全镇率先取得五面红旗村,马王村党建工作及脱贫攻坚工作已走在了长沟镇各村的前列,由一个“软弱涣散村”蝶变为“红星村”。2021年被泗县县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产业振兴:一曲奋力攻坚的倾情合奏
近年来,汴河村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优质蔬菜品种培育的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该基地五彩椒、黄瓜、番茄、草莓等主要作物选取的都是高效有机实用品种,“口之恋”农产品成为地区知名品牌。该村积极与宿州市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联姻,在作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关键时期,组织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种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冻害防治等,提高生产水平。该村规划建设农产品贸易市场,积极联系上海、合肥等地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汴河蔬菜产业园已成为皖北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基地。该基地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西瓜、葡萄、豆角等瓜果蔬菜畅销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特别是“普罗旺斯”品种西红柿供不应求,销售业绩喜人,经常出现外地商贩直接带车到产业园现场抢购的情况。
据介绍,长沟镇马王村在发展特色种植上同样亮点纷呈。2017年10月起,马王村流转200亩土地种植油牡丹,打造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每年春季,成片的牡丹花娇艳绽放,慕名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牡丹籽亦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带动村里50多人实现就业,人均最低可增收3000元。
与此同时,马王村大力发展红高粱特色产业,并与安徽虹粮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红高粱种植购销合同,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种子、肥料、农药等支持,并收购红高粱。马王村曹标靠着种植红高粱,不仅让自家脱了贫,还成了引领群众脱贫的致富领头人。曹标成立了泗县红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村民种植高粱3000多亩,年产值540余万元。合作社里运粮装车、日常管护、农技推广等活计,又为村里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靠着红高粱,该村村民迈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胡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程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