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附近一所中学11月30日发生枪击事件,一名15岁学生开枪致3名学生死亡、8人受伤。警方已逮捕嫌疑人,正在调查作案动机。而事发学校的一名学生称,将要发生枪击的威胁“已经隐隐约约传了很久”。
今年最致命一起
事发的牛津镇中学位于底特律以北约50公里,有1700多名学生。当地警官麦克·麦凯布向媒体介绍案情说,接近13时,警方短时间内接到超过100个报警电话,迅速赶到这所学校,嫌疑人未做抵抗,随即被捕,之后便保持沉默。“整个(抓捕)过程大约5分钟”。
麦凯布说,嫌疑人射出15至20发子弹,一名16岁男生、两名分别为14岁和17岁的女生死亡,另有7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枪击发生时,学校正在上课。15岁的阿比·霍德告诉《底特律自由新闻报》,他的老师一开始慌忙跑出教室查看,然后就开始按照校规中的应急预案让学生躲避到桌下。美国“每个城市支持枪支安全”组织说,这是今年美国致死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案;此前的138起中,有26起致人死亡。
2018年2月,一名19岁男子进入他曾就读的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郊一所中学,开枪射杀17人,是美国致死人数最多的中学校园枪击事件。
学生惊慌跳窗逃离
发生枪击案后,一名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枪击事件期间的视频,展示了当时的惊险的一幕。
视频中,他所在的教室在枪击案期间把门锁上,这时走廊里有人敲门自称是警长办公室的人,但教室内的师生无法确认。当老师回答说他们觉得出来还不安全时,门另一侧的人说:“开门,我给你看警徽,Bro(兄弟,哥们)。”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现场学生的警觉,屋外男子见不肯开门,于是开始撞门。见此情形,学生们惊恐万分,立刻从教室后面的窗户跳窗逃了出去,躲过一劫。
报道称,Bro最早是黑人社区用语,是brother单词的缩写,口语中有“哥们”意思,早前黑人社区用的多。但现在的肤色属性没那么强了,但仍然属于街区常见的口语,正常警察执勤一般口语比较书面化。
枪手被指单独作案
当地警方说,社交媒体上近期流传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些传言,将就此开展全面调查,希望人们向警方提供线索。
11月4日,校方在官网上致信家长,说有人从楼顶丢下一只鹿头,并用红色颜料在楼顶和教学楼附近涂画图案。
11月12日,校方再次在官网上发声,说“清楚最近校内流传无数谣言,困扰许多学生和家长,校方已仔细调查……学生对社交媒体帖子的解读和不实信息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按照麦凯布说法,鹿头事件与枪击案“完全无关”,“那是另一件事,另一个学生(干的)”。警方相信枪击嫌疑人是单独作案,没有同伙。
一些学生因为感到不安,11月30日没有到校上课。布莱恩特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母亲萝宾·雷丁告诉美联社,据布莱恩特说,将要发生枪击的威胁“已经隐隐约约传了很久”。
“美国独有的问题”
牛津镇所属的奥克兰县检察官办公室当晚说,将尽快对嫌疑人提起指控。
美国总统拜登向死者家属表达慰问,他称已得知了事件经过和枪击案的全部细节,“我的心与那些失去亲人,承受着难以想象悲痛的家庭同在。”拜登称,嫌犯已经“自首并声称自己有权不‘自证其罪’,还交出了他的手枪。我们只知道这些”。
密歇根州州长格蕾琴·惠特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每一个家长的噩梦。”
这起枪击案再次引发人们对控制枪支和精神健康话题的关注。在美国不少州,一方面枪支很容易获得,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人长期得不到医治。
惠特默评论说:“这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式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它。”
美国支持控枪组织“妈妈们要求采取行动”的创始人香农·沃茨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人们重视枪支犯罪。
按照这个组织的数据,美国平民共拥有超过4亿各类枪支。“如果更多的枪意味着我们更安全,那么美国早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了。”综合新华社、央视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