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30日,荷兰卫生机构表示,早在南非向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报告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一周前,该毒株就已在荷兰出现。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宣布,研究人员在11月19日与23日采集的病例样本中检测出奥密克戎毒株。有分析称,这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在欧洲传播的时间比预想的要早,传播链也有待进一步查明。这给查清该毒株的起源地和起源方式增添了不确定性。
更早在欧洲传播?
据法新社报道,荷兰报告检测出奥密克戎毒株的两名感染者中,有一人近期没有出过国。两名患者分别于11月19日和23日进行病毒采样,早于南非通报奥密克戎毒株的时间。
据悉,11月24日,南非最先向世卫组织报告B.1.1.529变异株,并对这一新变异毒株敲响警钟。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并命名为奥密克戎毒株。
荷兰政府此前认为,奥密克戎毒株11月26日才“入侵”荷兰。当天,从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飞往荷兰的航班中,共检测出14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荷兰卫生机构的新发现则将这一时间前移。
在欧洲国家中,比利时和德国已报告在11月25日之前的病例样本中检测出新毒株,但相关病例都曾有过出国旅行史。截至目前,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包括荷兰、葡萄牙、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博茨瓦纳、南非等非洲国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中国香港等地。英国宣布已发现该毒株社区传播病例。
11月30日,拉丁美洲首次报告出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两名从南非到巴西的游客感染该毒株。同日,日本也发现首例相关病例,患者是一名从纳米比亚入境人员。
无法确定起源地
外界认为,随着欧洲发现越来越多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奥密克戎毒株在欧洲出现的时间线也不断前移,这给查明该毒株的起源地和起源方式增添不确定性,也让更多人质疑旅行禁令是否有效。
据悉,南非最早检测到的奥密克戎毒株来自一份11月9日采集的病例样本。但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博茨瓦纳此后表示,在11月7日入境该国的外国外交官病例样本中,就发现4人感染了奥密克戎毒株。
美国卫生新闻网站STAT称,这意味着“目前还无法确定该毒株首先出现在何处”,可能是因为南非和博茨瓦纳的基因测序网络让两国能在早期发现新毒株。
但新毒株的迅速蔓延仍导致多国对南部非洲国家采取旅行禁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目前已有至少7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旅行限制,以色列和日本已宣布封锁边境。世卫组织已对这些旅行禁令的有效性表示质疑,认为全面旅行禁令无法阻止奥密克戎毒株的国际传播,只会给人民生活和生计造成沉重负担,进而对全球抗疫努力产生不利影响。
南非政治家和科学家也对旅行禁令大呼“委屈”。他们称,得益于新冠病毒筛查计划,南非发现了变异毒株,并及时向世卫组织通报,以便让其他国家迅速作出反应,但却招来“惩罚”。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已要求取消针对南非的旅行禁令:“这是不公平的,是对我们的歧视。”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