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6日宣布,拜登政府将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会。美国政府自己毁掉了北京冬奥会这一本可以让两国加深了解与合作的契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日就此表示,中方对美方表态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将作出坚决反制。
没有受邀,何谈“抵制”?
事实上,正是拜登政府给自己硬加的一出“戏”——连一份北京冬奥会的邀请函都没收到,竟打着所谓“人权”的幌子,高调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批评美方此举是政治操弄,严重有违奥林匹克宪章精神。刘鹏宇强调,从来没有向美国政客发出邀请,美国政客来或不来,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会有任何影响。
此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言人就美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为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美国所谓的“外交抵制”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发言人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冬奥运动员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盛会,他们才是冬奥会的主角。冬奥会的成功,不取决于个别国家官员是否出席。事实上,根据奥运会规则,各国政要出席奥运会是由本国奥委会发出邀请。
发言人表示,作为东道主,中国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做好了准备,欢迎所有运动员及客人。至于有的人说不想来,答案就是,你来,或者不来,北京冬奥会就在这里,必将取得成功。
急不可耐“广而告之”
大肆炒作之后,白宫急不可耐地亮出了答案。12月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拜登政府将不会派美国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理由依然是那些——所谓的“人权问题”。普萨基宣称,美国政府不会为北京冬奥会站台,并称美方已经将这一决定告知其海外盟友。这其中的暗示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白宫又装模作样地做出为美国运动员着想的姿态,宣称美国运动员仍将被允许参加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
不嫌事大的美国媒体则一致开始以第一夫人吉尔·拜登率美国外交代表团出席东京奥运会为例,声称“美国通常会派官方代表团出席奥运会”。除此之外,美国媒体还采访所谓专家,以佐证拜登政府“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决定“意义重大”,宣称允许运动员参赛是“一个妥协的决定”。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日回应称,美方做法严重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确立的体育运动政治中立原则,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背道而驰,站在了全世界广大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对立面。中方对美方表态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将作出坚决反制。
打破“惯例”意义重大?
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人类学教授苏珊·布劳内尔曾是美国的田径运动员。她指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戳穿了美国媒体的“佐证”——在任美国总统通常不出席在他国举办的奥运会开闭幕式,美国总统奥巴马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是唯一的一个“例外”;甚至,连总统派第一夫人或自己的子女出席,也不过是近年来才有的情况,“是一种非正式形式”。
而诸多美国媒体也在报道中刻意掩盖了一些事实:比如,中方根本就没有向美国政客发出邀请。没有邀请,又何来“抵制”?再如,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残奥会委员会是独立的非营利组织,美国政府根本不能单方面宣布抵制奥运会,或禁止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奥运会主要是体育竞技的场合,运动员才是主角。
在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教授看来,打着“人权”的旗号,“制造”出“外交抵制”一词,认为北京冬奥会需要美国的站台,美国政府着实是在给自己加戏、自娱自乐。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纽约网友曼哈顿·威廉反对将奥运会等体育赛事政治化的做法,他认为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做法便是错误的,现在更是。在威廉看来,如果非要拿所谓“种族灭绝”做文章,“唯一一次正确的抵制或许应该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然而,面对借奥运会宣扬种族主义的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抵制。
而现在,美国政府及其媒体却对自己的斑斑劣迹视而不见。“别虚伪了。如果美国政客当真在乎什么人权,他们就应该立即解除对阿富汗的制裁,解冻阿富汗的外交储备。”鹿特丹网友赖托留言道。
在更多美国人看来,美国政府自己毁掉了北京冬奥会这一本可以让两国加深了解与合作的契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最新报道,国际奥委会委员迪克·庞德对此表示,美方此举对北京基本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而不少美国人已经注意到这样一条重磅消息:11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他计划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国际奥委会和俄罗斯、法国、瑞士等多国纷纷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和支持。国际奥委会表示,相信北京冬奥会将向世界展现抗击疫情的榜样力量,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不管美国人怎么看这届冬奥会,人们都可以期待这一场令人难忘的体育盛事。正如赵立坚所说,当前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筹办工作,外国运动员热切期待来华参赛,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的美国和日本运动员。我们相信,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引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综合《新民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