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双节将至,我们还会就地过年吗?
  国家卫健委12月12日通报,11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5例,其中本土病例49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疫情传播风险加大,需要在“科学精准”防控上下更大功夫。那么,这一次我们需要就地过年吗?
  【疫情】
  形势总体平稳,局地发生本土小范围疫情
  需不需要就地过年,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全国疫情最新形势怎样?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周新增确诊病例继续超过400万例,死亡率出现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12月以来,我国新一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及临近地区。疫情防控,关键抓“防”,重点是守住国门、外防输入,重中之重是口岸。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近期局部地区发生了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小范围疫情,总体呈现传播链条多、局部散发和小规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况。内蒙古满洲里疫情的病毒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疫情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同时,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起关联疫情。
  吴良有表示,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疫情传播风险加大,我们需要在“科学精准”防控上下更大功夫,做到“四个结合”,即指挥系统平急结合、行政与业务相结合、专兼结合、群众工作与卫生工作相结合,疫情发现一起就彻底扑灭一起,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努力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节日。
  【防控】
  重点是口岸城市,需要加强人员流动管控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期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抵达后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
  根据《通知》,上述要求的时间范围为,从各省区市确定口岸城市范围并公告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止。此外,《通知》还提出,有条件的口岸城市可研究在辖区内设置疫情防控缓冲区。
  吴良有指出,近期我国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疫情经口岸城市输入,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监测预警不及时、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不落实、定期核酸检测流于形式、交通运输工具和相关物品消杀不到位、集中隔离场所管理不规范、疫情应急处置不够科学精准等问题。
  据介绍,对于一些口岸城市来说,跨境边贸是当地经济支柱,双方边民往来频繁。实行分区差异化管理政策,由一道防控外溢防线变为两道防线,有望实现关口前移,压缩疫情外溢风险,以最小社会影响、最低社会成本实现疫情防控最大成效。
  那么,哪些口岸城市需要加强人员流动管控?根据《通知》,其中所指的口岸城市包括开放的陆路、水路、航空口岸所在县(市、区、旗)、所在市(地、州、盟)及所在直辖市,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确定并及时公告。
  据了解,安徽也有一些口岸城市,比如合肥、黄山属于航空口岸城市,铜陵、马鞍山、芜湖、安庆属于水运口岸城市,其中马鞍山还属于公路口岸城市。
  【过年】
  多地倡导就地过年,或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疫情传播风险加大,这个春节我们需要就地过年吗?最近,全国已有多个地方发布通知倡导就地过年,或者双节期间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12月8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根据《上海市集体类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等要求,双节期间,该市对举办文娱演出、体育赛事、活动庆典等集体性活动,实施严格的分级审批管理,“应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能取消的取消,能延期的延期,能线上的线上。”各有关单位双节期间尽量不要组织年会、节庆等人员聚集活动。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不聚集、不扎堆,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离沪。
  12月9日,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强调严格人员出行管理,倡导全体市民非必要不离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和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同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疫防办发布通知,要求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部职工要率先垂范,一律在本地过年,一律不出境,不前往高风险地区,尽量不离开当地,确有需要的要严格审批管理。
  此外,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疫防办9日也向镇内企业发出倡议:广大企业要鼓励异地员工就地过年,形成“非必要不离广东”的共识。
  早在12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疫防办就已在《关于实施凭祥市门店、商铺疫情防控“十个一律”的通知》当中提到,门店、商铺人员一律倡导就地过年、网络拜年,“年关将至,各门店、商铺倡导店员就地过年、网络拜年,减少人员流动。”
  【疫苗】
  针对“一老一小”人群特点推进疫苗接种
  国家卫健委12日通报,截至12月1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0270.3万剂次。
  “新冠疫苗接种仍然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手段,国家卫健委将继续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吴良有说。
  随着全国3至11岁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不断推进,公众非常关心疫苗的不良反应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根据目前监测结果,至11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60岁以下成年人群。其中,一般反应占绝大多数,异常反应只是一小部分,在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为主。
  “个别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异常反应,但报告发生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接种疫苗带来的风险比例非常低,获益和风险的差距非常大。”王华庆说。
  3至11岁儿童往往还要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其他疫苗,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王华庆表示,当前情况下建议优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在达到规定的时间间隔后,也要及时接种其他疫苗。目前要求,除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以外,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其他疫苗间隔14天以上接种。随着研究结果不断更新,这一时间间隔可能还会调整缩短。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