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绿皮火车
  □长丰阿吉
  四月,大地上,绿色的事物被烘托出来。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村庄,绿色的麦子,绿色的树,还有那些年,在记忆里奔跑的绿皮火车。
  那个数着绿皮火车等妈妈的小女孩,已经人到中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是这样的一个四月,某个黄昏,我放学后匆匆赶往车站,坐上途经水家湖——戴集的绿皮火车,连夜赶回老家一个叫黄户的村子,通知妈妈她被县植物油厂录用为临时工了,需要马上回来上班。妈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喜极而泣。这对于我们一家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七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县城水家湖。我出生后,靠爸爸一个人工资养活一家三口,生活捉襟见肘。妈妈便与爸爸商量回老家种田。这样,我们家就成了半工半农,爸爸在外上班,妈妈在家种田带孩子。在老家种田期间,两个弟弟相继出世。
  到了上学年纪,为了给我们姐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爸妈商量后,把家又搬回了县城。一家五口生活,光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是养不活一家人的。家里的地不能丢,妈妈就县城老家两头跑,在城里时,想着地里的庄稼和农活;在老家时,又牵挂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可难了。现在,有了工作,她就可以把家里的农活丢下,安心在城里照顾我们了。
  妈妈是一个好强的人,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工作中从不惜力气,像男人一样扛大包,三班倒。也不怕油灰上身,脏活苦活抢着干。她说,力气是使不完的,不管干活也好,与人共事也好,都要踏踏实实,不能偷奸取巧。
  妈妈的处事风格,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很快,她就在厂里站住了脚,我们一家也算在城里扎下了根。
  一趟一趟的绿皮火车过去了,我们也一天天长大,妈妈从临时工转为合同工,又从合同工转为大集体工人。在企业改制中,妈妈光荣退休了,成为一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都有退休金,虽然不多,但足够养活自己。妈妈说,所谓的老有所养,就是我这样的了,没有麻烦子女,也能安享晚年,她享的是国家的福、共产党的福。
  今年,七十多岁的妈妈迎来国家退休金17连涨,也迎来党的100华诞,她的养老金从初始的几百块钱涨到了两千多,她说,吃不完,穿不完。
  妈妈见人就说,她很幸福。
  岁月静好。当年那个数着绿皮火车等妈妈的小女孩,也已为人妻为人母,过着幸福的生活。
  回眸处,承载着记忆的绿皮火车渐渐远去,迎面而来的是中国全面高速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