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
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大湾村创业

  走下领奖台回归日常工作,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继续带领广大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回家乡作贡献,山村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也让她倍感欣慰。
  新闻回顾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该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代表大湾村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当时她说,要把这份荣誉与3778名村民及所有金寨革命老区人民共享。
  人物回访摘掉“帽子”过上小康生活
  金寨县大湾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0.6%,是深度贫困村。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寄语当地干部群众,要把老区经济发展搞上去,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湾村全体干群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就业并进,于2018年实现脱贫。如今的大湾村,已从深度贫困村华丽变身为致富幸福村,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家家充满了欢声笑语。村民们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小康日子,也书写了精准脱贫的“大湾答卷”。
  何家枝激动地告诉记者,她是土生土长的大湾人,在这片热土上生活了52年,她深爱着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看着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打心底为村民们高兴,打心底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感谢参与其中“啃硬骨头”的每一位干群。
  更多老百姓吃上“旅游饭”
  如今,大湾村依托青山绿水和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旅游业等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何家枝介绍,大湾村利用总书记视察大湾村座谈会会址、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追梦路上的大湾村展馆、汪氏宗祠等红色旅游资源,结合汪家大湾古民居、大王庙、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等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中国红岭公路、露营基地等林业生态资源,建立了由26栋房子构成的精品民宿群,发展大别山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2020年,大湾村游客接
  35万人次。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游客接待量略有下降,但人们来这里旅游的热情依然高涨。”何家枝告诉记者,今年年中,又一知名度假农庄入驻大湾村,借助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助力乡村民宿产业升级,也带动本土民宿提升服务能力和硬件水平,进而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加丰硕。
  乡村振兴共谋幸福生活
  大湾村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源源不断的活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大湾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茶产业及旅游业,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等工作。
  该村建设完成了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群众129户439人;以“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为主导,积极引导和帮扶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人,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大湾漂流等项目。如今的大湾村变成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明星村。
  2021年是大湾村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在何家枝的眼里,这几年大湾村变化最大的,是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更让她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做贡献。而她也将竭尽所能带领大湾村发挥资源优势,走好走稳茶旅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共谋幸福生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