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我省八成以上常住人口已接种新冠疫苗
  12月28日,记者从安徽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12月26日,我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7亿剂次、覆盖5180.6万人,达到常住人口的84.9%。
  打赢4起外部关联疫情阻击战
  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刘同柱介绍,我省打赢了4起外部关联疫情阻击战,近期1起外部关联疫情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疾控机构都建立了核酸检测实验室,433个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
  “我省加快推进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疫苗供应保障、疑似异常反应处置、医疗救治等协调机制,安全有序开展3~11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推进加强针接种,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应接尽接。”刘同柱透露,截至2021年12月26日,累计接种1.17亿剂次、覆盖5180.6万人,达到常住人口的84.9%。
  省外高水平医院“技术平移”
  未来,我省将以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刘同柱介绍,我省正在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安徽省儿童医院挂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推动技术、管理和品牌“三个平移”。同时,积极申报创建肿瘤、心血管、神经、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蚌埠、芜湖、阜阳、安庆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已启动建设。
  每市建1~2所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
  针对我省住院患者跨省就医人数多、占比高这一问题,我省主要做到“三个着力”:
  着力“立高峰”,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肿瘤、心血管、神经疾病、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缩小与长三角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加快提升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省属三甲医院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减少相关疾病患者流出到省外。
  着力“建高原”,推进省属医院与市县政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疗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每个市建设1~2所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完善专科医院体系,推进省级传染病、眼科、肿瘤、职业病等专科医院建设,补齐市级传染病、儿童、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老年康复等专科医院短板,提升综合医院临床专科能力与水平。
  着力“强基层”,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积极创建三级医院,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类手术占比,将一、二类手术逐步下沉乡镇卫生院。继续实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
  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已达62.7%
  2021年,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任务完成率均达100%,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年度任务已全部完成;4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77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全省147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已达到62.7%,较上一年度增长4个百分点,群众看病“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
  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徽全面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徽乡名医”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免费委托村医培养和“千医下乡、万医轮训”等项目,为基层培养急需、可用、留得住的人才。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现“智医助理”、中医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