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成导火索
从曼吉斯套州到直辖市阿拉木图再到首都努尔苏丹,一场场示威愈演愈烈,最终影响局势走向。似曾相识的一幕幕,不禁让人想起2005年的乌克兰。
从“橙色革命”到如今,两个国家局势突变的历史背景或许略有不同,但多少都和一个关键词有关——天然气。
17年前的乌克兰“橙色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就是曾骄纵一时的“天然气公主”季莫申科。得益于寡头政治的利益输送,季莫申科一度把持着国家能源命脉,随后驰骋政坛。
然而,她也因能源改革等触动寡头利益,一度被捕入狱,处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纠纷时落下话柄,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牺牲品。真可谓“成也天然气,败也天然气”。
再看哈萨克斯坦这场“突如其来”的示威的原因,也是政府对天然气价格的上调。
2022年1月1日起,哈萨克斯坦政府将曼吉斯套州液化天然气价格由每升60坚戈(约合人民币0.88元)提高到120坚戈。
价格翻了一倍,民众过不下去了,做饭、取暖、过冬太难,怎么办?有些人走上街头示威,但未曾想衍生出更多乱局。
天然气有多重要,看看如今的欧洲就知道了。
从2021年底到现在,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最高涨了800%,电价也飙升。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存只剩满负荷水平的68%,形势很不乐观。
对此,俄总统普京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民众认为天然气太贵,就该找欧盟去抱怨。俄高官此前表示,欧洲减少使用俄长期供气协议,意味着无法以更低价获得天然气。何况,欧洲内部正以高价转卖原本廉价的俄气。
地缘政治博弈激烈
能源一直是反映国计民生的重要指标,从以上几起“天然气之争”,便可看出如今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激烈程度。
俄外交部5日声明称,俄正密切关注兄弟邻国的局势发展,支持哈国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骚乱和违法行为。
另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当地时间5日,美国白宫站出来否认,是美国背后策划哈萨克斯坦紧张局势,并责怪是“俄罗斯人”错误指责华盛顿引发了骚乱。然而,俄方在声明中,并未指名道姓。
事实上,美国对俄能源领域的打压,早已被搬到桌面上。
此前,德国《世界报》、彭博社等报道,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用金钱和甜言蜜语”怂恿南欧和东欧国家接受美国所谓的“自由天然气”,以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
美国还阻挠、制裁德俄合作的“北溪-2”管道项目,使天然气价格难以平抑,却联合欧洲把涨价的“锅”甩给俄罗斯。
还有一处细节也许值得回味:近期美国、北约就乌局势炮制“俄罗斯威胁论”,俄乌边境风声鹤唳。俄与北约将在接下来的1月中旬,举行安全保障谈判。
陈兵乌克兰的论调甚嚣尘上之际,哈萨克斯坦却传出局势突变,这其中究竟有何门道?美国又承担了何种角色?综合新华社、中新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