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
“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
  《咬文嚼字》杂志昨天下午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一、“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2021年,国内疫情出现多点散发态势。5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有媒体将“六安”的“六”读作liù“六”是多音字,读liù指数字,读lù用于地名,如江苏六合。
  二、“蔓延”误为“曼延”。不少报道中将疫情“蔓延”误作疫情“曼延”。曼,本指长、远。曼延,指连绵不断,描写的是静态对象,如“群山曼延”。蔓延,本指蔓草等向四周延伸、扩展,引申泛指向周围延伸、扩展,描写的是动态变化的对象。病毒扩散,应用“蔓延”。
  三、“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不少人将“接种”疫苗误读为“接zhǒng”疫苗。“种”是多音字:读zhǒng,表示事物,主要是名词,指种子等,也作量词,指种类;读zhòng,表示动作,是动词,如种地、种植;读chóng,用于姓氏。接种疫苗的“接种”显然是动作,应读“接zhòng”。
  四、“途经”误为“途径”。不少“流调”公告将“途经”误为“途径”。“途经”,动词,意思是中途经过某地,如“从北京途经南京到上海”。“途径”,名词,意思是路径,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必需品”误为“必须品”。一些报道将“生活必需品”误作“生活必须品”。“必须”是副词,只能跟动词搭配。“必需”是动词,可以与名词连用。“品”即物品,名词性成分,只能跟“必需”搭配使用。
  六、“赓续”误为“庚续”。“赓续红色血脉”的说法常见诸媒体,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将“赓续”误为“庚续”。“庚”的常用义是指天干第七位,又指年龄,如“同庚”“年庚”。“赓”本义指连续、继续。现代汉语中“庚”不表示继续,“赓续”不能写成“庚续”。
  七、“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曾说过“二十年不谈政治”,第27集中李大钊说道:“当初说这句话有失偏颇了。”其中,“有失偏颇”应为“失之偏颇”。“有失”即失去,强调的是“失去”的对象,与褒义词连用,如“有失公正”。而“失之”的“失”指失误、失当,“失之”分析的是失误的原因,与贬义词连用,如“失之狭隘”。“偏颇”指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因“偏颇”而造成失误,当称“失之偏颇”。
  八、“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2021年8月1日,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晋级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不少媒体称,这一成绩令人“血脉喷张”。其中“喷张”有误,正确的写法应是“偾张”。“偾”读fèn,指亢奋,“血脉偾张”多用来形容激动、亢奋、激情。“喷张”指张裂喷射,“血脉喷张”即鲜血喷射,用来形容情绪激动显然不合情理。
  九、“情结”误为“情节”。中国人对冬奥会寄托了很深的情感,一些报道中将冬奥“情结”误成了冬奥“情节”。“情结”指很深的情感,深藏心底的感情,如“思乡情结”,或指心中的感情纠葛,如“化解不开的情结”。“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如“故事情节”,或指犯罪或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如“案件的情节”。
  十、“行拘”误为“刑拘”。2021年10月21日,北京警方针对某知名人士嫖娼事件进行通报,称违法人员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有报道将“行拘”误成了“刑拘”。“行拘”是“行政拘留”的简称,“刑拘”是“刑事拘留”的简称。上述人士嫖娼触犯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这是行政法,因此适用的是“行拘”。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