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温暖人心的“乡村烛光”
  《中国教育报》1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自踏入安徽省马鞍山市地界,一提起叶连平,总能听见身边人发自肺腑地称赞他:“叶老是好人呐!”“叶老真伟大!”听得越多,记者越是好奇,这位被誉为“乡村烛光”的93岁教师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前不久,记者辗转来到马鞍山市和县卜陈村,在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子里,背后一米是叶连平的家,向前一米是他开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阳光明媚,照得墙上一面面金色牌匾闪闪发光,上面刻着“社会实践基地”“爱心健康驿站”“留守儿童教育中心”等字。
  不锈钢的大门敞开,屋内有些昏暗,记者走进大门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低着头,拿着红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叶连平的学生、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开了灯,跟过来道:“叶老每天都要帮学生批改作业,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记者算了一下,从1978年至今,叶连平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默默“燃烧”了43年。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退休后,叶连平念念不忘三尺讲台,经常到附近学校代课。但凡有教师生病了、离职了,他不问待遇、不讲条件,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就这样,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一晃又是10年。
  2000年,叶连平发现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水平低、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就把自家客厅打扫出来,挂起小黑板,办起了英语课堂,后改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义务辅导周围学生。由于教学效果好、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当地政府便出资把他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21年来,叶连平共免费辅导了1000多名学生。
  现在,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仍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说:“我希望我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叶连平义务教学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很快传遍神州大地,众多荣誉纷至沓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临别前,记者再一次站在巷子里,回望“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屋内,叶老正佝偻着身子批改作业,改着改着,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放下笔,走到门口,边按开关边嘟囔:“谁开灯了,浪费!”
  教室瞬间暗了下来,可记者心里却被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映照得明亮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