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梦里徽州吸引众多外地人安家落户


  1月18日上午,黟县宏村,暖暖冬日,阳光和煦,南湖边的傩舞吸引了很多人,月沼畔的宏村花灯让人大饱眼福。马头墙下悬挂的一排排腊腿,正等着游子归来、游客到来,共享徽州年味。疫情导致旅游不如以往,但是宏村魅力无法被隔绝。当天,三三两两的团队不断来到宏村,他们是来自福建、上海、辽宁等地的游客,不远千里来游览徽州山水,领略宏村诗意。除了游客,还有越来越多的新黄山人在
  众多外地人在这里安家落户
  宏村的承志堂,一名年轻男子巧手裁剪,剪刀翻飞。桌子上,他精心剪出的徽派民居、古黟风光等诸多作品,让人赞叹不已。这个心灵手巧的汉子名叫白友志,31岁,蚌埠人。他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自己早年读的是装饰艺术专业,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因为爱情,他来到了黟县,当了徽州女婿,这五年,越来越喜欢黟县。平时,他主要从事剪纸之类的培训,义务给学校孩子传授徽州剪纸。同时,他会做一些与剪纸绘画有关的研学旅游活动。
  “我要把黟县的山水、民居、村落、田园都用剪纸表达出来,让剪纸带活徽州,用徽州丰富剪纸艺术。”白友志说,徽州也有剪纸传统,但在新时期,自己想把徽州文化、黄山山水与剪纸艺术更好地融合。记者看到,他剪的徽州民居、马头墙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距离宏村一箭之遥的塔川,是中国十大秋色胜地之一。塔川书院(民宿)的主人魏涛是铜陵人,妻子邓茜是武汉人。2011年12月6日,经人介绍、网聊、约见黄山,铜陵小伙魏涛和清丽淑雅的武汉姑娘邓茜一见钟情。魏涛曾长期奔走在城市,创业有成。邓茜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专业,当过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城市有繁华,塔川却有诗意。这对夫妇最终落地塔川进行二次创业。荒废破旧的乡村民居,嬗变为一处田园里的诗意栖息地。如今,他们安家塔川,已有二子在宏村就读。
  新黄山人也在传承徽州文化
  在徽州区、歙县、黄山高新区等地,来自广东、上海、浙江、湖南、北京及省内等很多地方的人才,先后汇聚到这里。他们或做高端民宿,或经营公司,或办工业企业,或开店做文旅,也有很多外地人单纯是喜欢黄山的山水人文与优越的空气与水生态,置产定居,成为新黄山人。大街小巷,小区绿道,经常可以听到南来北往的外地口音。聊起天来你会发现,他们对黄山的热爱,对徽州的了解,不比本地人差,甚至有更多的感悟与情怀。他们对发展黄山、保护传承利用徽州文化的思考很多,实践也多,多有出色之处。
  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黄山人也意识到了这片热土蕴藏的文旅、新工业产业、创意创新中的无限商机。很多农民先后兴办了民宿、农家乐,很多本地人注重起村居文明与乡村风貌环境,主动参与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中来。还有很多在外地谋生创业的黄山人,感受到家乡的乡村旅游热潮,回到家乡创业。
  在歙县极具特色的石头寨村万二村,村民王耀彬2018年放弃在杭州的厨师职业,回村开办了农家乐,当年赚了5万元。2021年虽然疫情影响严重,可他靠农家乐、游览讲解与卖山货特产,也赚了30万元。近期,万二村的闲置民宅全国拍卖,有多位外地人竞得房屋,用来开办民宿等。
  千年徽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南北方的三次氏族大迁移密不可分。他们带来了文化、见识、技术和文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完美融合,创造了徽州的辉煌文化与财富。如今,充满活力的黄山,更为开放的徽州,兼有如此丰富充沛的生态文化资源,已经并会继续迎来更大的外地人才移民黄山、本土在外人才返乡创业的大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