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关于冬奥会开幕式张艺谋最新“剧透”
  在北京2022年冬奥开幕式上,“双奥”总导演张艺谋及其团队将向世界展示“今天之中国”。目前,开幕式进展如何?张艺谋带来最新“剧透”。
  创意工作开始于两年半以前
  目前,北京冬奥开幕式正在进行最后的排练和调整。张艺谋介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创意工作其实开始于两年半以前,做过很多尝试。
  虽然在更早的过去无法预知自己会成为一个“双奥人”,但张艺谋的奥运情怀很深,一直在为北京冬奥会做着准备。
  在2018年准备上合青岛峰会灯光焰火秀时,他就准备了一个“道具”,因为上合演出场地小没有用,“留给未来的奥运会吧,(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在2019年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中也没能使用,阴差阳错地留下来了。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这个“道具”果然能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准备”。
  张艺谋透露,这个“道具”和中国的科技实力紧密相连,同时非常简约、安全、可控。
  开幕式时长预计不超过100分钟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长比较紧凑,预计不超过100分钟,目标是“简约且精彩”。
  此次开幕式参加文艺演出的演员大概不到3000人。面对鸟巢的超大空间,团队将用创意和科技去实现视觉上的饱满效果,把表演化为仪式的一部分,前后衔接起来,让整个开幕式一气呵成。
  如果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是空灵、浪漫、现代、科技等等。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讲述角度由“我”转变为“我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注重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则是讲全人类共有的精神和理念,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出了文化自信,一起向未来,是“我们”一起向未来。
  演员与雪花精准互动的新科技
  此前,张艺谋曾透露,本次冬奥会开幕式运用了大现场实时捕捉的一种互动感,“也就是说你可能在某些场地上,会看到雪花跟演员的流动,完全是互动的,人到哪里,雪花到哪里,或者雪花就会分开,给人让出来。这样的互动,不是你精准排练或者视频和人的精准合成可以做到的,像这样的一种东西都需要新的科技。”
  张艺谋还曾表示:“我们专门有一个环节叫‘致敬人民’,可以透露这四个字。就是让普通人站到舞台上,包括在热场环节和表演环节上,我们都尽可能地希望是人民来参与。”届时跟全国各地,还有河北张家口都会有联动。
  综合报道